教育叙事

2023-03-20 14:4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叙事》,欢迎阅读!
叙事,教育
教育叙事

“爱”铸教育“励”字先行》

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扶起孩子的自信之心。轻声一句鼓励,随时赞赏,树立学生进取之路。学生最大的幸福是获取老师同学的赞赏;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在自我的眼前成人成才。老师的爱心铸教育,以鼓励先行施予学生,是师生获得教育幸福感的完美途径。 (一)“爱”铸教育

常聆听许多老教师教诲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能帮忙你教育好你的学生。经过这三年的教育见闻和经历,我赞同这个观点:一个教师只有用自我饱含深情的爱——对学生的爱,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那就肯定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有益的改变。把载有爱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送给学生,那么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充满阳光,有滋润……

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位小姑娘依靠父母艰苦的努力,好不容易跨学区进入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小姑娘高兴极了。开学前三天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开学以后头几天,小姑娘天天在家里饭桌上说学校这样好,那样好,但是就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小姑娘回家后嚷着下星期也不去上学了,父母亲不知所措,急着追问缘由。小姑娘哭着说:“这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有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啊!

这样的故事警示我们老师:任何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心灵中,都期盼老师给予他们爱,怕是不经意的一眼和一笑,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 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与学生到达感情相通,心理相容,构成朋友之间的友好、愉快、简单、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爱的潜移默化中完教育孩子的工作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个性是他们不值得爱的时候。所以教师对孩子的爱,首先,表此刻不放下任何一个学生,个性是对于不服管教、屡教不改、调皮、爱惹事、后进生等这类型的学生。

2017年的金秋九月,学校开展了“教师家访”的教育实践活动,我认为我得教育时机来了,于是便紧锣密鼓的制定计划,确定了第一批家访名单,其中就有这样一位特殊学生,透过老师和家长的小小的谈话,平时耐心的付出,孩子最后开始转变,这让我们对“爱”铸就学生的未来更加坚定了信心,也使我感受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重在方法的转变:

说到这次教育实例中的特殊学生——王赛飞,孩子父母很小就不在他身边,一年中也难见到几次,孩子是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生活、学习的。父母都不在身边,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溺爱,宠着孩子,就是想管也力不从心了,以致王赛飞养成了:天然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随性,懒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矫正起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孩子不但在行为习惯上差,而且各科的基础成绩也较差,刚开始接手时就遇到了难度,作业经常不交,欺瞒老师和家长,我们多次与年迈有病的爷爷沟通,老人也是力不从心,扼腕叹息。我们也不忍心让你给老人一趟趟的赶来学校。

今年在我们的强烈见推荐下,孩子父母从外地回到老家,老师就孩子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深入交谈,确定了:以“爱”为切入点,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他做的好的,哪怕是一小点,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对不良的习惯要做到严肃批评,注意批评的方法,戒除责骂。 说好就做,我们我发现,王赛飞喜爱表现自我喜爱体育于是我让他当了体育课代表, 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取得了学校二等奖的好成绩。校长发奖时,同学们不由自主的给他长时光的掌声,此时我看到王赛飞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一个完美的人除了活动用心以外,学习也不能落下,于是又在学习中给他安排了小帮手,遇到他作


业做得不好我也会及时耐心的指导,鼓励他再做好。经过我们这段时光的努力,我们发现王赛飞正在朝着更好的地方改变,孩子真真切切的在进步,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我想这也许会就是当老师最幸福的时刻吧!

作为老师,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沐浴爱的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多发现他的好,学有所成,乐善好学,孩子越是调皮,就越是需要老师给予爱的时候,我们其实能够使孩子们成为可塑之才,关键是要发挥自我的智慧,发现孩子的优势,站在孩子成长和鼓励孩子进步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用点滴的“爱”铸就孩子的绚烂的未来! (二)“励”字先行

爱是老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方式,适用于部分学生。但在我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中,“励”字用的几率更多些。“励”可解读为:鼓励、勉励、激励、奖励、磨砺等。

所谓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多采用鼓励式教育是贴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师要更多的运用“换位思考”去对待学生,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用更多的鼓励性的语言去滋润他们渴望雨露的心田。那么怎样实施鼓励式教育法呢?

首先,我们不妨来听下方这则简短的故事:

一个小学生期中考数学只得了58分,在教师的办公室呆着不肯回家。他对老师说:分数单上挂了红灯笼,妈妈是不准让我进家门的,看看教师不作声,又说:老师您这次能不能先借给我2分呢?下次再考试,我必须还上这2分。数学老师想了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到了下一次考试,孩子有明显的进步,还了2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之后,孩子的成绩列入了班级的中上游。这个故事中的小学生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表扬或鼓励,使之能树立足够的信心,产生进取的动力,迸发学习用心性,学习成绩得以明显提高。

有人这样说,鼓励——-赞赏,是教育成功的桥梁。教师对儿童真诚无私的鼓励,赞赏是激发他们用心性的最佳手段,是培养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学成功的桥梁,是教工作的最高艺术

一、赞赏可能使学生情绪饱满。

美国教育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个孩子都有必须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行为中的许多东西(愉悦,满足,高兴)……自然情感贮存越是充实情绪就越高涨,行为也就越良好,他才能感觉到自我处于最佳状态,"教师的赞赏对优秀学生是途中加油,对后进生更是雪中送炭,因为后进生的缺点比较突出,易为人所发现,但他们的优点长处却易被人忽视。而正是这种习惯的偏见,使差生的长处和优点,漫漫的消失殆尽。所以教师能及时发现差生的长处和优点,真诚无私的给予赞赏,大胆地给予肯定,会令他们在教师的赞赏中感受到一视同仁的温暖,从而正确认识自我的言行,这样从内心激发出来的动力是无穷尽的。

孙兴海是我们班典型的学困生,每次考试都是我们班倒数第一名,而且学习习惯较差,偷懒、上课爱走神,作业质量较差,有时时常不交作业……鉴于学习中的许多不足,老师时常将其忽视,同学们也觉得他学习太差,不愿和他多交流。但是有那么一次彻底让我改变了对后进生的看法,那是一次写字课,我在展示同学们写得好的作品,同学们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此时我看见孙兴海再三的举手,我并没有去搭理他,他在底下喊道:“老师我的字也写得很好,我也想展示!”我不由得一笑,他平常作业的字那么差。怎样会写得出好字,我假装没听见,此时一个本子被递上讲台,我一看这个字写得像模像样,字体工整端正干净,同学们说:“时老师,这是孙兴海写的,你看写的多好啊,你就展示下吧!”此时我愣住了,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学生呢?他在努力,而我却视而不见!于是当即我就展示了他的作品,给与了点评和表扬,推荐全班给他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看到孙兴海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e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