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去标签话理论要点》,欢迎阅读!
![要点,理论,标签](/static/wddqxz/img/rand/big_9.jpg)
去标签话理论要点
标签化思维有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扩大了我们的认知,如果要破除标签化思维,我们必须要看到更多的解释和更多的可能性,怎么操作呢?
我们还是用情绪管理的红绿灯法,就是一平二破三行动。 第一,平。就是当我们在遇到情境的时候,先停下来想一想,平心静气,观察一下自己的思维,避免自己直接的情绪反应。
第二,破。有什么证据能够推断我的这种认知啊?
我记得孩子以前在玩玩具的时候,或者在看自己特别喜欢书的时候,他并不拖拉。
我还记得有两次跟孩子约定好了,第二天我们去动物园或者去旅游,第二天早上小家伙儿起得比我还早,所以说就不能够说孩子是拖拉。
我发现了,可能孩子都喜欢做他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比较快,做我让他做的事情的时候就变得拖拉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更愿意为自己的兴趣做事,不愿意为了妈妈的要求做事。那我下一次可不可以用孩子的兴趣去引导他的行呢?
你看经过了这两不理性的思考,你的标签化的思维就被破除掉了,这种非理性的思维一旦破除掉,你的情绪就不容易起了。
第三:行动。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他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给孩子贴的贪玩,不爱学习的标签,我记得孩子贪玩,
不爱学习,可是我发现孩子在看漫画书的时候,他是特别喜欢的,而且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也非常专注。
我也看过一些书,说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体验,慢慢学。所以玩和学我们能够给他分开来看。
另外学习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不能够仅局限于学校的文化课知识。
所以说孩子喜欢看漫画也好,喜欢画画也好,实际上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还有老师说孩子上课边玩边听啊,老师说的一定就是对的了吗?也不一定啊,也许是老师讲课不精彩,孩子不容易被吸引进去,对不对?
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我们家宝贝他没有找到特别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你看到了这么多的可能性之后,你的这种标签化思维就直接被破除了。
思维一旦破除了之后,我们说理性上来了,感性就下去了,你还怎么发脾气,对孩子又吼又叫呢?
当你的新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自然而然会引导你新的行动,最后请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撕掉标签,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