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狼孩 教育学分析》,欢迎阅读!
![狼孩,教育学,分析](/static/wddqxz/img/rand/big_16.jpg)
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体现在:1、遗传素质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为基础,发展才有可能。遗传素质有缺陷,身心就得不到健全发展。例如,无脑儿或半脑儿,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思维活动。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不能发展其视觉,他不可能成为画家;一个先天失聪的人,不可能发展其听觉,他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因此没有遗传素质这一物质前提,就无所谓身心发展。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
人的遗传素质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构造和机能具有不同的先天特点,这些差异影响到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实验证明,在思维方面,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在解决问题方面可以快2—3倍,视力正常的人与色弱,色盲的人在分辨颜色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又如,一个人的身材、相貌、嗓子等影响到他在舞蹈、戏剧、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发展。天资的高低,也使人们在认识发展中有差异,等等。这些说明,不同的遗传素质,必定影响到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由于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这一前提作用,人们对优生学,对如何获得良好的遗传素质愈来愈重视。 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因为:
1、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种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她们具有人的遗传素质,但由于自幼脱离人类社会,没受过人类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当她们被发现时,几乎没有任何人的心理,不会语言和思维,也没有人的情感和兴趣,这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2、遗传素质是可变的
一个正常的人蕴藏着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遗传素质可以向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变化。如“爱迪生”,“江郎才尽”。
3、遗传虽然存在个别差异,但对于一般正常的人来说,差别不大,而且这种差别也不是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对“遗传决定论”的批判。 (二)环境
广义:指人们生活的全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狭义:指除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环境。
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重大的影响作用。作为社会人,时时刻刻受到社会(特别是家庭)的影响,而且由于社会、家庭条件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产生个别差异。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社会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因为:
1、这种环境的影响是自发,偶然的,零碎的,没有既定的目的,也不能按一定的方向长期系统地影响学生,它不能决定人们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对“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它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之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质,较之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环境影响,其作用更为巨大、深刻、系统。
2、教育能协调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根据特定 教育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这些教师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教育内容,懂得运用教育方法,根据教育规律,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遗传素质中的长处,弥补其短处,并对各种环境加以调节控制,吸取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更好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
但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脱离遗传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Y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