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的初步审视》,欢迎阅读!
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的初步审视
作者:阮凤敏
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16期
阮凤敏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近年来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使研究生生活的诸多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其闲暇生活质量问题亦是关注的内容之一。本文简要考察了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了提升其质量的重要意义及路径,为积极改善和提升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提升
伴随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使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教育,这一历史的演进过程,使社会对研究生这一群体逐渐给予更大范围的关注。国家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社会的长足发展储备和培养人才的现实需要,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发展质量一脉相承。对于在校研究生的培养而言,闲暇生活的质量往往对其日后的发展质量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对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予以观照,不仅使我们可以了解目前研究生闲暇生活的状况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期对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1 研究生闲暇生活的现状
随着研究生队伍的扩大和就业压力的增长,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直接导致人才的异化。一般而言,研究生的发展方向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或者是只专注学术研究,而缺乏拥抱高生活品质的能力,忽视人格的培养;或者是投身社会实践,而成为“具备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而这两者的分界点就在于闲暇生活的利用方式和利用质量。
对于专注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闲暇生活显得单调和匮乏,从而逐渐丧失拥抱高生活品质的能力,人格也逐渐弱化,这与高素质人才所应具备的高生活水准是不相匹配的。根据目前相关的对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的个案研究可以了解,希望通过研究生深造提升自我的修养认识,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利用三年光阴,强化自我的专业学识,为日后的工作或者再次深造奠定基础,那么闲暇的时间相对减少,而少许闲暇时间的利用,也因为各种条件的缺乏,局限在看小说、电影和听歌、上网等传统单一的娱乐放松方式范围内。[1]这样的学习生涯对研究生个人社交能力的锻炼、文化生活的熏陶是很不适宜的,单一的学习模式会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工具,出现人格扭曲的高学历人才,也阻碍了学术上的专才和生活上能才的训练,降低了高素质人才的社会竞争能力。
对于闲暇生活被社会实践占据的研究生来说,由学术性人才蜕化为学历性人才。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学习生活内容的学生,入学后学习方向和目的比较模糊,获得研究生教育也只为“学位”不为“学问”,只为文凭不为学术,甚至更有高校从本科阶段开始对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培训,使得研究生考试高考化,硕士不断成为学历的表征,而缺乏学问的内涵,偏离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纸文凭是他们择业的筹码,而非学术兴趣使然,再加上学术研究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高要求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将方向投向社会,研究生三年时光,更多的是在忙碌的社会实习和兼职中度过。这种研究生的速成培养方式,的确能为满足短期膨胀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它却脱离了研究生培养的规律,阻碍国内学术研究的进程,造成高学历人才的空壳化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2 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马克思说过,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个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2]闲暇时间的利用决定了其闲暇生活的质量,对研究生来说,闲暇生活是利用生活空间和物质条件进行生活活动,培育精神生活世界的资源和财富,它对于推动人的素质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提升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是承载人才强国历史使命的重要环节。研究生的人才质量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来源。尽管各高校研究生招考数量在逐年增长,但是相对于中国社会教育的整体比例而言,研究生学历人数依然只占取较小的份额,他们仍然是社会人才队列的中坚力量。而闲暇生活的利用方式与利用质量能在某个程度上决定研究生的发展方向,它成为造就研究生质量良莠的关键内容。因此,提升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不仅是重视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国家长足发展提供源源不绝动力的保障。
提升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生闲暇生活是研究生学业生涯进程中组成部分,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生活上的压力使闲暇生活质量的提升显得更为重要,积极的闲暇生活能促进研究生的身心整体和谐,它能在活跃人的新陈代谢机能的同时提供精神上的主观感受,提升对生活的幸福体验,获得幸福感和充实感,练就开阔的心胸,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活跃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学习与娱乐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研究生人才质量的提升。
提升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有利于研究生的素质与人格塑造。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是服务社会的教育,是健全人格的教育,更是拥有积极生活心态与能力的教育。闲暇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其利用的价值与研究生的素质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生闲暇生活的质量与其素质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研究生自身素质能制约闲暇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对生活活动层次的高低、生活格调的雅俗、闲暇活动内容的丰富或单调的制约作用,闲暇生活活动也能促进研究生的素质发展,闲暇时间利用方式和不同的闲暇活动内容培育着具有不同生活能力、文化素质、思想和心理素质的人。[3]研究生作为社会的中高层人才,通过提升闲暇生活质量来培养素质的层次,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也是研究生质量的必然要求。
3 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提升的路径
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过程,它不仅依赖外部基础条件予以保障,还要求研究生高度自觉转变自身观念,以一种引导认同改变的行为路径帮助研究生拥抱高质量的闲暇生活。
社会与学校要倾力协作,为研究生打造闲暇生活利用的空间。社会是研究生教育的辅助之所,也是收益的空间载体,因此社会应承担起为研究生教育优化环境的责任。社会应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辅助学校的理论教育,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呼吁更多社会机构关注闲暇教育的问题,积极倡导非盈利社会闲暇服务机构参与闲暇教育的实施,并将闲暇教育纳入高校教育议程,营造校园环境的文化闲暇氛围,建立社会与学校一体化的闲暇教育机制。
研究生对自我的闲暇生活应充分自觉,转变观念并不断自我调试。研究生对社会人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度,因而,校方和社会应扮演引导学生关注闲暇生活质量的领路人,通过社会校园各界对闲暇生活的关注与教育机制构建,谋求研究生对其的关注和认同,从而产生一种思想上的自觉,实现行为改造,并努力加强自我闲暇教育,掌握正确积极的闲暇方法,注重闲暇质量的自我提升,培育自主享受闲暇的能力,以此来不断提升研究生闲暇生活质量的提升。
就目前研究生的闲暇生活状况来说,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闲暇时间任何一种极端的利用并非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高素质人才不仅拥有学术和工作的技能,同时应该拥有积极的生活心态和生活方式,方能为社会良性运转注入动力。
【参考文献】
[1]马立红.对研究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质化研究[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7(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赵瑞政.闲暇文明与人的素质发展[J].学习与探索,1990(4).
[责任编辑:王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V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