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2022-12-25 17: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理学概述 第一节

幼儿教育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

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实质:

教育以满足社会存有与发展、促动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为根本职能 教育经验传递系统

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系统 三、幼儿教育幼儿教育

1幼儿教育:以幼儿教育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教育∕非幼儿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教育

3幼儿教育:在幼儿园情境中传递各种经验、以促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系统。 4、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幼儿教育中应注意:①教师应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措施。幼儿必须接受教师或***的合理指导,而非自然、自发地实行学习 四、什么是幼儿教育理学 1幼儿教育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动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理学研究对象:①幼儿(3——67)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到幼儿教育中。 3幼儿教育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理学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幼儿心理发展与学习

幼儿的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维护

第二节幼儿教育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幼儿教育理学的作用:

()理论作用:①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树立准确的教育理念,建构科学教育理论与模式。

③其研究成果对于其他相关学科具有充实、丰富、深化或指导的作用。 ()实践作用——有助于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二、学习幼儿教育理学的意义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准确的“育人观”) ()提升幼儿教育的效能。 ()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三节幼儿教育理学研究原则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可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分析幼儿心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作动态的考察。 3实践性原则:研究应从教育实践的需要出发,研究的课题应来源于实践,研究过程要紧密结合实践,研究成果要接受实践检验、服务于实践。

4、综合创造性原则:研究应立足于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或盲从潮流。

5教育性原则:研究不能出于研究的目的而有意地对幼儿的身心造成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影响。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的含义——指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实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动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观察的程序

1、观察前的准备; 2、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3、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有效观察的条件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观察记录 3、消除观察误差

①误差来源:被观察者效应;观察者的偏见。

②消除误差的方法:多次重复观察;两个以上观察者同时记录、评分。 ()几种常见的观察形式

1、轶事记录:选择意见简短的个别事件实行完整的记录。 2时间取样:依据观察的目的,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实行观察与记录。①确定观察的内容与时间段;②确定观察的指标。

3、事件取样:对要考察的特定的行为、事件实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时才做记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4核查表:事先设计好的简便易行的记录表单,观察者观察到相对应的行为时,就在相对应的栏目中做记号。 四、作品分析法

1、作品分析法的含义: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实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 2、作品分析法的作用:

①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作品实行分析,能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②给予对幼儿作品的分析,能够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或干预方案,提升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或者矫正幼儿的身心疾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UM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