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论中的伦理道德作文

2022-10-22 17:46: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文化概论中的伦理道德作文》,欢迎阅读!
中华文化,伦理道德,概论,作文
中华文化概论中的伦理道德作文



【导语】:中华文化概论中的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与传统文化精髓的高度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个性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生命和有价值的,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生存环境的礼物。在这个万物并生之日诞生,而不能以人为本体存在着——对天地万物“礼”与“义”也!写一篇文章讨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念。要求:(1)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注意:文体自拟,不要套作或代写文书。【分析】该材料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在立意上以“礼”与“义”为核心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文章内容丰富,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一、以《周礼》为本,传承民族精神

《周礼》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代社会的重要准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礼节、婚姻等诸多方面,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有一个“礼仪之邦”的美称。据统计,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两千多年里经历了许多次巨变。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变化社会风气的变化,使中国民众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周礼》中所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儒家学说和传统文化精华内涵的继承和发展。《周礼》全书共分五篇:一曰周礼之仪《周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准则之一:以礼治国;二曰礼乐之仪《礼记·周代传》是由“礼”发展而来:三曰礼乐之仪《乐书》是由自然万物演变而来;四曰礼乐之仪《春秋左传》是由春秋时列国纷争演变而来;五曰君子之礼《六艺》是由先秦诸子百家发展而来。为什么要将《周礼》作为民族精神?因为在先秦时期我国还是一个原始蛮荒时代。正是因为原始蛮荒时代,才会产生大量以孝著称的人物形象。所以,只有孝文化才会影响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伦理道德文化中去。

二、从“礼”入手,阐明“义”的真谛

我国古代儒家的道德观念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重视礼的作

用和意义。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后治国于斯世,之治乃以教化于天下矣”《论语·为政》。礼是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和原则,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在《周礼》中则将礼作为治国最重要的手段,规定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准则。在孔子看来“礼”是为天下人所普遍遵循与接受的伦理规范作为礼中最基本内容之一的“礼”对于治国安邦起着非常重大又极其具体的作用。一个国家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礼仪制度国家才能治理得井井有条,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只有建立起良好关系,才能实现“人尽其才”——人各得其所。所以要使社会稳定和谐,必须加强“礼”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范体系。所谓“义”就是指个人之间应有起码的道义观念之礼;所谓“礼”乃为国家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订立规则之道;所谓“义”即对人所应负之义务要尽可能地加以发挥而不能有所缺憾或者说其缺憾不能让人得到有效履行则即所谓“义”;若违反国家或社会规章制度而与人相悖则即为“义”。因此要实现礼治才能达到治国安邦所需要的良好效果。

三、提倡“重礼仪而不重大义”的思想

中国古人重视礼仪,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注重大义,更多时候是强调个人对于大义的意识与

行为。儒家认为,大义可以不说,但是礼仪却不能少。孔子主张的仁义礼智信等德行,都以礼为根本所在,以礼为行为规范和基础。从现代社会来说,人们在对待问题时,会更多地倾向于对个人自由的追求,而不会考虑其对国家和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否足够等等。这样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而且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混乱,社会产生消极影响。我们现在倡导礼尚往来,不单单是对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这么简单,而是要把礼尚往来与国家之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融合起


来,与传统中国人追求高尚情操一致起来,才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中华民族一直讲究礼尚往来。在现代社会中大家之间互相帮助和互相关爱都算得上是一种精神享受或物质享受吧!现在很多人在处理一些事情时都觉得大事小事都需要自己去做,在生活中更是以礼待人,而对很多事情却没有意识到礼尚往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一下自己行为准则之一!

四、把“礼义诚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以礼来规范自己言行的伦理美德,以义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

识。儒家提倡的“以礼治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天地之经传,五常之仪,生民之大本,故大经在礼外,小经在礼内”。礼义不仅成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伦理行为准则,而且成为国民的内在道德规范诚信作为个人与社会公德最基本的伦理行为准则,社会层面来说是一种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从个人层面来说是个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行为准则;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一个民族最基本之要求和行为准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诚信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互助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起一种平等而自由无间关系来方才有可能彼此相爱!”诚信还在于其对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来解决矛盾问题。以诚信待人不仅能促进和谐关系,而且还能促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因此,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十分重要但又极其淡薄的一种精神品格。

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建设的根本。

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道德既是一种人格的力量,也是一种意志。它与

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具有同等的地位,同公民的道德要求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所代表的这种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如果个人不具有高尚道德意识,其整个生命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和灵魂深处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工作生活中应当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各方面,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竞争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S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