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怎么办》,欢迎阅读!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怎么办
6、7岁孩子道德观念还未形成。他拿人家的东西,一般是出于好奇。他们还不懂得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是可耻的。当他们发现新鲜、好玩的东西时,往往克制不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欲望。这种行为跟“偷”有本质区别。但如不及时教育也会发展成不良习气。
碰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打骂。应以温和而又严肃的态度引导儿女讲出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他讲些道理。
第一,告诉儿女别人的东西再好,不是自己的就不应该拿,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是不好的行为。
第二,让儿女反过来想一想,你最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同样道理,你拿了别人心爱的东西,别人心里也是会很难过的。
第三,要求儿女,把拿来的东西自己送还给人家。父母可以陪同他一起去,以表示对此事的重视,但注意不要损害儿女的自尊心,要给他留一些面子。父母如果能采取上述方法,儿女一定会改掉这个毛病。
为什么孩子会偷拿别人的东西?
1 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在4岁以前,大部分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 是完全不自知,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偷。
2 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种情况往往是发生在孩子的需 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父母不允许买,但是孩子又非常喜 欢,那么就算孩子对于“所有权”已经有一定概念了,还是会无 法像成人般良好地自控。
3 对同龄人的模仿 可能身边的孩子偷窃,让孩子开始模仿,所 以才会产生偷窃行为。
4 希望以此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 对于较大的孩子,已经理 解这件事并不正确,但依然这样做,可能是感觉自己一直 被忽视,想要选择调皮捣乱或更过分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 关注
如何应对孩子偷拿东西的现场?
首先家长应该判断这个时候孩子是因为不了解所有权 而无意识拿了别人东西,还是知道偷窃是不对的,结果还是 做了。
对于前者,只需要先将东西放回原位,并告诉孩子这 个行为是不对的,之
后的教育可以留到回家去再谈;而对于 后者,家长首先还是应该将东西还回去。但是不要在公共场 合,或者孩子认识的人面前就严厉地训斥。
有的家长可能以 为这会让孩子记得更牢,但是确实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 尊心,也会严重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更多的教 育需要留在孩子与家长单独相处的时候。同时也不要马上 给孩子贴上一个“偷窃”的标签,因为一不小心,可能会严重 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反而变成为了激 怒家长而偷窃。
怎样避免下一次再发生类似的事?
1 建立所有权观念 对于因为年龄较小而没有形成所有权概念 的孩子,在孩子随便拿了别人东西时,父母需要重复候告诉孩 子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同样的,如果有别的孩子拿了自己孩子 的东西时,家长也不能因为觉得东西不值钱就让他人随意拿 走,这种双重标准会让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所有权概念。
2 了解正确的消费观 有时候可能孩子不了解一样东西到底有 多少价值,到底超市里的一个玩具和路边的一块鹅卵石有什 么不同,为什么同样可以玩,鹅卵石就可以拿,但是玩具就不 能拿。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时,及时让孩子 了解有些东西是需要支付代价(劳动或者金钱)才能得到的。
3 肯定孩子的诚实 如果孩子在偷拿了东西之后,给予了家长 诚实的解释,家长们首先就需要肯定孩子的这种行为,否则下 次孩子就会以谎言来应付父母的责问。当然在承认之后,也需 要家长进一步针对这个事情本身进行教育。比如“你诚实地回 答了,妈妈很高兴,但是这件事情还是错误的”。
4 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孩子理解偷窃 许多孩子不能理解为什 么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会不高兴。这时候家长就要反问孩 子:“你有一个非常喜欢的玩具,但是另一个小朋友就直接拿 回家了,你会不会不高兴呀?”帮助孩子理解被偷了东西是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M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