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质疑·想象·拓展”古诗词四步教学法》,欢迎阅读!
![古诗词,教学法,朗读,质疑,拓展](/static/wddqxz/img/rand/big_3.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朗读·质疑·想象·拓展”古诗词四步教学法
作者:陆国树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6年第05期
由于古诗词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创新方法,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艺术真谛,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 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成诵是古诗词学习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开展多形式的朗读。
1. 试读。试读之前,学生可以尝试着给难字词标上拼音,给诗词用“/”划分节奏,用“.”标示关键词(诗词的“眼”)等。这样,学生靠着一遍又一遍试读和教师的引导,很快就能读通、读准课文,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 范读。在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时,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既可感染学生,又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又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在学生对诗人当时遗憾又无奈的心情只能意会但无法用语气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示范。
3. 研读。在学生初读和师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依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读、研的过程逐步领会诗歌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开头两句是交代送别的地方,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后两句诗人目送友人乘船远去的惆怅和留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领会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女们的谆谆教诲,从而读出期盼的语气。
4. 吟诵。吟诵就是让学生离开书本,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二、 质疑
“学贵有疑。”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学习杜牧的《山行》时,引领学生:如果直接把“行”译成“走”,“山行”就成了“山走”,可以吗,为什么呢?“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学生查了字典,知道了“行”本意是走,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字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决定。于是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