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植物科普类图书阅读反思

2022-10-19 21:0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动植物科普类图书阅读反思》,欢迎阅读!
科普类,动植物,反思,儿童,图书
儿童动植物科普类图书阅读反思



《小动物世界》《昆虫记》等都是我在幼儿园时给小朋友们推荐的科普类图书。在孩子们心里,这些图画书既有趣又很好的形象再现了动植物的生活方式,又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亲和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更多事物的了解逐渐加深,在这种环境下,自然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通过自然得到更多关注和爱护。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向这些生动有趣或美丽动人的小动物们伸出手去。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图片就是科普书上描述生物生长过程和生活方式的最好帮手。然而近几年来孩子们喜欢在动画片中寻找一些动植物图,这使得他们对这种图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没有接触过这类读物,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知识重复、乏味

很多孩子因为动画片中的动植物图都有一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对那张图片

产生浓厚兴趣,但是他没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只是通过动画片来获取知识是不够的,而是会使他对绘本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每次阅读时感觉这些知识几乎是重复的,而且缺乏深度阅读。例如在《小动物世界》一书中,小动物是这样描述它身体各个部分的:头、眼睛、鼻子、舌头、身体、尾巴、胸部、腹部、心脏、肺、皮肤等。其中并没有介绍那些神奇的物种们。再例如另一本《昆虫记》也同样如此,这是一本专门介绍昆虫的书。但这本书一开始就以昆虫开始介绍昆虫为主线,这使得其他一些常见生物知识在这里没有得到很好使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生物种类来说反而显得很枯燥无味。所以在后续讲解时我们也希望对这些知识点能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毕竟这些知识会成为我们学习知识时一种很好地方式。

二、文字重复,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这是孩子们阅读的一个明显问题,许多读者还没有从文章中得到关于这本书里动植物知识

的完整知识体系。比如他所读到的蚂蚁来说什么是巢穴呢?蚂蚁是如何孵化的呢?蚂蚁巢怎样形成呢?这样不仅没有形成自己独到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且导致读者无法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如果换成小朋友们在电视上就能看到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物形象,他又如何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呢?这就不是小学生应有的思维。要知道小学生能看到的还很有限。

三、图片单一

动物世界的图片非常的精美,色彩鲜艳,并且生动形象,孩子们看起来更有兴趣。但我发

现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动植物图的时候,就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个图片写的更好。因为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看卡通片,也喜欢在动画片中寻找动植物图。于是就想到了给他们买绘本来看。我买了两本绘本,分别是《我有一个动物园》和《我有一个童话乐园》。这两本书都属于图画书类型,我觉得把它们合起来就可以了。可是由于绘本有很多卡通形象展示了动植物的方方面面,所以绘本并不能完全把动植物描绘得十分完美。

四、图画图与实物差异较大

从阅读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动植物图确实不是很理解,他们经常找不到植物动物

真容,甚至很多时候对一些动植物没有认识。于是在他们印象中,一种动植物图往往就是动物吃食、嬉戏玩耍等实物画面的简化版,这种印象就比较深刻也比较浅显。在这类图书中,图片大多都以动物性为主,例如《蟋蟀小英雄》《青蛙小英雄》等,而动物图案则多为拟人化卡通形象,所以这些图片与实物之间难免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很多科普书都强调要用简单易懂地语言来描述自然界中存在和变化的东西,所以图片往往还需要再配上一段文字说明才能让人们理解它真正存在于哪里了。例如《蚂蚁与蜘蛛》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文中讲到蚂蚁在遇到困难时总是通过攀爬、游泳来渡过难关,而虫子却可以通过吃虫子获得更多营养并不需要爬行。可见这些图片是没有真正理解它们背后真正的含义。此外由于图画图与实物之间存在差异很大,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引导和提示。比如在书一页介绍完小溪里的小鱼之后,我可以要求小朋友们用手触摸图片里鱼的眼睛看看它是否正在进食,通过这一点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


认识到鱼类对于食物重要性等知识。

五、书脊设计不合理

《昆虫记》是一本儿童科普读物,它以生动的图画为基础,展现了动物植物形态的多种

变化形式,并且以优美动听的故事为主要语言形式。同时它也不忘展示动物之美和动植物美,特别是昆虫图中栩栩如生的蜻蜓、蝴蝶、蜻蜓蛹和蜻蜓幼虫之间美妙、美丽的色彩对比。这就使得孩子仿佛置身于自然中般。然而这样可爱又美丽的图画书设计并不完美。首先,封面采用单色纸印刷,缺乏童趣。其次封面与书中文字颜色不相匹配,书中文字较多,而图画较少。

六、阅读与思考不结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这类科普类图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我们常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因为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很有必要的。但是当看到孩子们喜欢时还是会将其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因此即使阅读能力强、学习和观察能力强的儿童也会出现看书只停留在字面理解上,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技巧是儿童对科普作品产生兴趣甚至是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们自我批判能力,从自己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们爱思考、善于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这一点来看,应该加大对孩子们独立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力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xs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