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韩娅莉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
【摘要】艺术和人类身份之间深刻的,隐含的联系始终贯穿艺术史。女性艺术家同样以女人的身份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被男性所支配的边缘,这种身份也给很多女性艺术家带来困扰,有时候甚至是压迫。性别在艺术史中的缺席问题在七十年代被美国艺术史论家琳达·诺克林发表的一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论文所提出。之后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在西方艺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女性主义。在女性主义苏醒的时代,她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敏锐的感受到女性在个人,社会及历史的关系中存在的深层问题 【关键词】当代艺术;女性主义;艺术特征 一.女性艺术家的本质特征
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天生”适合扮演养儿育女的角色,因此应当承担起抚养孩子照顾家庭的社会责任的主张,这种本质特征被大多数女性主义者加以抵抗。但除了扮演的社会角色本质之外,作为女性艺术家的内在特质是明显的,这更有助于她们在艺术中的发挥展现。
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更多的体现的是感性,温和,细腻,敏锐。她们更多的关注与内心对话,从感性的角度把握题材。同时面对自然的,生命的,人性的更多主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关爱。以当代著名的艺术家马琳·杜马斯为例,她的作品不仅局限于当下的女性生活,她的描绘对象经常是儿童,妇女,或者受到歧视的有色人种,只要是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她都给予同情,描绘出他们的温柔与虚弱,作品中却不提供任何的安慰,使人更加困惑与痛感。她这样的艺术是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在她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锐气,是普遍女性艺术家应该重视的。当然,只是说这种女性主义艺术所蕴含的广义性质上的思维哲学和社会学的思索能够扩展女性艺术的范围,提升女性艺术的价值。所以,发展和超越就指向了女性艺术家的视野、思想的深度,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积淀。 二.女性的身份政治性
在艺术史中会发现关于人体艺术的作品,女人体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人体,德国的法尔亨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男女特征比较论》这一理论。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男性优势与女性优势的无数次交替,由一性优势发展到两性平权,再由两性平权转化为一性优势,由无数次轮回构成了人类历史。而这两种性别优势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体艺术的发展。当一性占优势时,另一性往往成为人体艺术的表现中心。”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在画面中多描述体格强壮彪悍的男人掠夺柔弱面带恐惧的少女,从而令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无形中包含了男性鲜明的自我肯定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今时代下作为社会中的强势性别,一些男性艺术家的确在他们的作品中含蓄或直白地表达了他们的性别立场,或物化或弱化女性性别来达到提升男性神圣地位的目的。因此,在欧美女性艺术家的号召下,选择身体作为符号来表达女性主义的立场,成为部分女性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一些艺术家还创作带有政治动机的艺术,这种艺术被称为行动主义艺术。比如“游击队女孩”是一个以纽约为主要阵地,匿名运作的女性主义组织,这个组织代表女性和其他受忽视和压迫的艺术家向艺术界的父权体制开战。“游击队女孩”的任何成员出现在公共场合都带着黑猩猩面具,并穿着掩盖部分身体的服装。这个团体喜欢用诸如汽车保险杠上的贴纸,海报和广告之类的宣传形式来传播社会行动主义的视觉信息。在1989年的一则海报中直接问到“女人是否一定要赤裸身体才有资格进入大都会美术馆?”这幅海报便暗示了作为模特出现在男艺术家作品中的具有性意味的女性身体,在历史记录的艺术发展中无处不在,而女性艺术家却总是受到低估。
三、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自我发现与反省
我们所了解到西方的女性主义流派纷呈,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女性特有的艺术想象力赋予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发展的沃土。在我国传统顽固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广大女性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是把妇女解放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这种的政治影响下女性主义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现实主义成就,但在实质上依旧是建立在认可男性的价值标准和方式之上。尤其在艺术的领域,我国相对来说是滞后发展的,但是其对于自我的批评与反省却从未间断过,中国女性主义首要的工作是以时刻清醒的姿态具体分析历史以及现状,更多的发现自我、了解并意识自我,以更加崭新的姿态真正的融入到新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去,使得我国的女性主义逐渐走向成熟。 四.总结
当代女性主义的文化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正视自身的存在,不再刻意强调和回避女性身份。如以身体为媒介和符号,对性心理和感觉的表现;另外,应用新媒体以及行为的艺术形式也很普遍。虽然在当代社会中,男性艺术家不免是掌握主动权的,但更多的女性艺术家同时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活力。因而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在今后应当继续远行,充分发挥女性艺术精神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简·罗伯特 克雷格·麦克丹尼尔 著 匡骁 译 《当代艺术的主题 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2]徐虹 著 《女性艺术》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6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韩娅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94年 5月,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水彩研究生,籍贯: 山西省高平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q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