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社下第七讲——舒茨》,欢迎阅读!
![舒茨](/static/wddqxz/img/rand/big_60.jpg)
2014.04.01 国社下 ——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之现象学社会学(哲学家,社会学家)
【胡塞尔,E.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现象学是理解现代社会学的一个维度,但是也是一个理解困难的维度。舒茨是现象学之社会学的代表。
生平简介:维也纳大学经济系毕业,一生主要身份也是一个banker。从维也纳流亡巴黎,39年至纽约的社会研究新学院。所以他本人即是世俗的人,也是一个研究学者。 著作:《社会实在现象学》、《文集》、《生活世界的结构》。 推荐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好兵帅克》
舒茨的知识背景:现象学与社会学。胡塞尔、韦伯等;美国的实用主义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胡塞尔一次演讲指出:现代科学已经陷入一种意义遗忘的危机,伽利略和笛卡尔为代表的欧洲科学将世界和人简单地看成技术和勘探的对象,而遗忘了意义。典型代表即是奥斯维辛集中营。
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舒茨批评韦伯:韦伯并未真正理解“意义”,因此其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出发来对意义彻底澄清。韦伯是一个crazy baby,其观察式理解无法确认观察者的意义脉络与行动者自身的意义脉络之间的一致性。行动(act)以过去时间背景经验的维度与行为(action)以当下的维度。 同时他也批评胡塞尔无法解决主体间性的问题。
社会世界的结构:我群群体(我与他人的关系是自然地,不需要客观反思而得到);他群群体。至尊现实作为所有社会实在、多重现实的统领。 我群群体:你和我拥有同样的环境。这才是理解的基础。 意义和主体间性关系:歌德说,我爱你,跟你有什么关系?
引申出:知识社会学 包含三方面:知识体系,问题化;类型化,制度化,匿名化(对应于我群群体的熟悉化);关联化,主题相关,动机相关,解释相关。这就是日常生活之中的他者。
流亡者的主观社会
舒茨与解释社会学的转向:从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意义解释转向对日常生活的结构性分析 1、经典社会学的去历史化;2、从目的手段理性到实践理性的变化;3、从意义问题向知识问题的转变。
日常生活的人类学 去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o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