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含义各别——中国楹联称谓略谈(一)

2023-01-06 07:4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花八门,含义各别——中国楹联称谓略谈(一)》,欢迎阅读!
各别,楹联,称谓,五花八门,中国
五花八门,含义各别——中国楹联称谓略谈()

楹联,通称对联。《辞海》: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楹,即房柱或门柱。过去对联常常刻写在楹柱上,楹联名称由此得来。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起来有强调其文学性质的意味。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和俗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此外,楹联还有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别称。具体分述于下: 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联语。这个词有对联这一语言艺术之意。如清代前期丁应鼎着《海门联语》。现在将对联称作联语也十分普遍。

2、联句。联句本是旧时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首,相联成篇,多用于上层饮宴或朋友间的酬答。后常用作对联的别称,意思是对联是由两边字数相等的句子组成的艺术。如清林纾有《春觉斋联句》,俞樾有《曲园联句》,近人萨嘉矩有《林则徐联句类集》,而明朝林兆恩、清朝杨梦鲤等人的联书都只称《联句》

3联对。对联的倒语。语出清梁章钜《楹联续话》严问樵官山左时,寅好中联对,多出其手。如近人蔡郕有《联对作法》、王文儒有《联对大全》,今多用于文章。

4、对句。本来是指对上他人所出之句,后即作对联别称。如清梁绍王《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云:尝见有人写对句云:拳石画临黄子久,瓶胆花插紫丁香。’”今多用于文章。

5、对语。对偶词语之意。如清陆以恬《冷庐杂识·对语敏捷》云:


语不难,难在每捷。

6、对子。对联的通俗叫法。写对联叫做对子,对对联叫对对子。 不常用的有如下多种:

1俪言、俪语。本是以对偶形式出现的方辞,后偶作对联代称。俪语,取语句成双配对之意。如清费师洪有《延旭轩俪语》,顾曾烜有《方宦俪语》等。俪言,犹俪语。如清徐世昌有《藤墅俪言》

2骈言、骈语。义同俪言,由汉魏时的四六体骈文演变为对联而名。如骈句: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偶语、偶句。本指相对私语,后取偶为相对之义作对联别称。如近人有《偶语百联》。清梁恭辰《楹联四话》:偶句有多用虚字者,亦自生动可喜。

4、楹帖、帖子。义同楹联。常用于书名和其他,如清罗昌荃《楹帖采腴》。梁章钜《楹联丛话》:楹帖始于桃符。曲滢生《宋代楹联辑要》楹联一名帖子。

5、楹句、楹语,义同楹联。如清末江峰青《里居楹语录》、清杨浚有《冠悔堂楹语》近人徐鋆有《澹庐楹语》郑丰稔有《楹语享帚》等。清赵藩有《介庵楹句辑抄》近人赵式铭《睫巢楹句》《楹句杂录》等。 6桃符。由春联源于桃符而得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桃符也。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至少从汉朝起就有,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mB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