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华东师范学前教育专科儿童文学期未模拟试卷D》,欢迎阅读!
![华东,模拟试卷,学前教育,专科,师范](/static/wddqxz/img/rand/big_30.jpg)
《儿童文学》 模拟试卷D
1、保加利亚作家迪米特·伊求创作的《婴儿》的文体属于 D、儿童小说
2、下列作品不是由儿童剧作家任德耀创作的是 B、《麻雀与小孩》 3、下列作品由我国作家叶永烈创作的是 D、《小灵通漫游未来》 4、《男生贾里全传》的作者是 C、秦文君
5、昆虫学巨著《昆虫记》的创作者是 A、亨利·法布尔 6、下列作品由德国图画书作家昂格雷尔创作的是 B、《三个强盗》 7、下列作品由爱尔温·布鲁克斯·怀特创作的是 A、《夏洛的网》 8、 童话作品《馅饼里包了一块天》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D、琼·艾肯 9、 儿童诗《爸爸的老师》的作者是 B、任溶溶 10、儿童散文集《思想猫》的作者是 C、桂文亚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析插图的特征。 答:(1)直观性。(2)依附性。(3)延伸性。(4)趣味性。
2、简析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的主要区别。
答:1)作者的立场不同。儿童故事的作者,大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比较客观的叙述事件的进程;儿童小说作者的立场则更自由些,可以有更多主观情感注入作品。(2)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儿童故事侧重于概述故事,表现完整的情节,淡化对人物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其价值在于故事本身,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儿童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人物心理的形象化展示以及人物活动环境的
详尽描写。其价值在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度。(3)读者对象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小说的读者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而儿童故事的接受对象更偏于学龄前儿童或低学段儿童。(
3、“寓意于言的教训性”是寓言的重要特征,请具体阐述。 答:(1)寓言的要旨是为了阐明教训或哲理,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寓言的教训意义根据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讽刺型和经验教训型。讽刺型寓言主要通过否定、讽刺反面角色从而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经验教训型寓言主要是从正面的经验出发,总结生产、学习、为人处世、交友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当然,就具体作品的寓意而言,并不一定能够划分讽刺和教训之间的明确界限,有时它们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寓言故事中,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4、谈谈儿童戏剧文学主题意蕴的特征。 答:(1)儿童戏剧文学的主题具有鲜明、浅显、集中,易于为儿童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等特点。 (2)以反映少年儿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儿童戏剧文学,或歌颂真善美的形象,对少年儿童身上尚存的缺点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劝导。(3)以童话作品改编而成的童话剧,主题思想则往往要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具有符合现代儿童欣赏的内在品质,体现时代精神。(4)在揭示主题的方式上,儿童戏剧文学要将主题意蕴的呈现融于儿童的情趣之中,通过表现童趣来揭示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情趣必须来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日常生活之中的童心、稚气的真实性再现。
5、简述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答:(1)超人体童话形象。(2)拟人体童话形象。(3)常人体童话形象。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举例分析儿童文学的欢愉美。 答:(1)欢愉是儿童文学重要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 (2)儿童文学的欢愉之美表现为以幽默、滑稽、可笑的形式来表现具有美感意义的内容。
(3)欢愉美并不是时时都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一些以趣味性表达和幽默氛围营造为目的的作品。(4)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使用夸张、比喻、反复、误会法、矛盾法等手段,由语言情节的不谐调构成喜剧性的矛盾冲突,造成趣味性和幽默效果,构成一种轻松的欢愉之美。
2、结合作品谈谈儿童散文的特征。 答:(1)内容的包容性与限定性。(2)多样的儿童情趣。在儿童散文中,“趣”的内涵包括童趣和理趣两方面的内容。童趣:一是借助快乐有趣的儿童生活表现童趣;二是借助儿童对外部世界的独特感受和情感来表现童趣。理趣:
1
很多儿童散文在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时,将知识乃至人生哲理融于其中。儿童散文便有了一份理趣,能传达超乎文本形象的深刻内涵,给人以知、导人以行。(3)美的和谐统一。包括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四、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阅读作品《噼哩啪啦》,回答问题。
问题:(1)试评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答:(1)形象性、简洁性、口语化、音乐性、叙述性。 (2)分析作品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答:)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审美作用;促进思维、想象、语言发展等作用。
2、阅读《帆》这首儿童诗,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赏析文章。
帆是使船向前航行的一种辅助工具,现在的孩子对它比较陌生,但在这首诗中,它却成了一个人,一个拄着长长的拐杖,穿着洁白的衣裳,踩着波浪慢悠悠地向远方走去,因而让我们看来,是一位显得有点儿滑稽的老人。为什么把“帆”想象成这么一位老人?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点。(1)洁白的帆是被风吹起的衣裳,被帆遮住的桅杆,远远望去,有点像拄着拐杖的老人。(2)帆船本走得不快,又是在海面上,与观察者有一定的距离,它慢悠悠地像一位老人,在慢慢地颤悠悠地向前走去。这首诗的作者,准确地抓住帆船和老人之间的共同点,以帆拟人,形象且生动。诗人之所以能发现这些共同特点,能在一只远去帆船身上,看出一个老人的身影,并将其看成一个有些滑稽的有趣的形象,是因为诗人具备了一颗童心,同时还具备了非凡的想象力。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呀!
五、编创题(本大题共1题,共25分。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1、根据作品《噼哩啪啦》创作一首反映其内容、体现其主题的儿歌。 2、请将寓言《驴子与青蛙》改写成适合幼儿听赏的新故事。 要求:(1)扩展情节,故事生动有趣。
答:1)能根据作品特色,抓住一点或几点进行分析,如语言特色、修辞手法、情感、形象、童趣等。
(2)添加细节,塑造鲜明的形象。 答:
原文:
驴子与青蛙
从前有一只小毛驴驮着木料要过池塘,当它走到一半时,突然脚滑了一下,哎哟!小毛驴一下子掉进了水里,不知道是摔疼了还是吓着了,小毛驴哇哇大哭了起来。这时一只在池塘里游泳的青蛙听哭声,便朝着哭声游到了小毛驴面前,一看心想,这么大的家伙,胆子这么小,于是便对小毛驴说道:“喂!大家伙,你怎么摔一下就这么悲伤啊;真没出息,不就掉河里了么,那如果你像我们这样天天在这可里生活又该怎么办呢?”小驴子听了不哭了,想想也是,青娃还一直在水里生活呢,自己只是掉了下去爬起来不就好了,于是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了。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呢是告诉我们遇到小挫折我们不要怕,有些人没有受过较大的困苦,一点小小的挫折都难以忍受。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