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2023-05-19 09:3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欢迎阅读!
梁启超,民权,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作者:李琦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7年第12

【提 要】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影响着时代的变化,本文简要分析了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介绍了民权思想的来源,并对民权思想进行了评价,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对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梁启超 民权思想 来源与评价

一八四零年以后中国便向政治文化转型进行改变着,可以说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梁启超这个时代的启蒙者,政治文化等等方面都受着他的影响。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思想的主流,其想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涵盖着对君权的尊重。觉着在中国假若要行民权必须先要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一、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来源

民权思想的来¸源于希腊Demokratia”,它指人民的权利。在那个时期梁启超强烈批判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怪现象——即有君无权。他认为中国的专制主义的延续是中国久往以前败落的根源。诚然¸面对逐渐严重的民权危机,唯有日益民权,方可挽救名族灭亡。任何一个思想的崛起,都是有着不可泯灭的时代背景的。因而梁启超根据他老师康有为公羊三世说,并把西方民权思想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世六别理论。我们可以这样评价这种理论,进与新并驾齐驱。由君为政之世,进到民为政之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潮流,这些思想对当时鼓励人们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民主的精神,宛若进程般的意义。我们应该相信文化是国家的根源,一个有思想的国家一个进步的国家,才是更加辉煌的国家。 二、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评价

梁启超先生的新民思想不由分说,便是历史的产物,其产生室友时代进程的必然结果的,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倡导,它的意义价值可见一斑。民权思想这一学说,囊括着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们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层次。 1.利于认清历史。有助于我们认清历史,中国的社会使然般的变迁,其实并不像西方那样的格局变化,没有生出一个社会中间层。我们会发现一种变革,无论好的坏的,都会新生出一力量,而至于这个力量是好还是不好,那便另当别论。例如西方,市民阶级层,他们便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当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趋势造就之后,中国社会然而,依旧处于被剥夺者地位的是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延续着贫瘠,即使会有着进步,因为统治阶级当时的让步或妥协。国民的这种奴性现象,映入梁启超先生的心中,接着便走向西方的自由民主学说宣传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路。在这追求之旅中,一路倡导新民,满腔热忱便是为了塑造国民自由、独立、平等、尚武之精神的最终境界。只是可惜的是中国之新民未能如理想般实现,但对当时的国民着实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利于我国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梁启超先生对新道德标准的阐述,对自治性、公德心和责任感进行着强调,其实这些从某种角度分析出,它是直接影响了这个时期先进的知识者,涵括他们所从事的民主教育建设。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新的民主教育,核心便是受着民思想的影响,容纳了其中关于私德,公德的思想理念,让思想的价值更加丰盈。然为了实现民主教育的宏伟理想,为了让每一个受教育者达到更高的社会素质水平,因此知识者都是很重视,都希望每一个自然人都有着公德意识,国家意识,以及自治自愈能力培养的最终导向。 3.利于国民文化意识的觉醒。一个有影响的思想或者是改革理念,都是世代进程的产物。我们不能简单的看对它,不能以一种简单的视角看待这些,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影响的衍生,都会产生新的思想,对一代又一代的人都会产生影响,我们更会发现,无论是梁启超先生的思想,或者还有其他的人,这些思想都会让另外一个梁启超迸发出新的思想。 三、结语

梁启超先生可以说承接着文化的进展以及发展,他带动的是市场经济作为如同资本主义相互关联的载体或者说一种产物,其民权思想在当下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依旧有着时代价值与意义,它如同新生命的花蕾,开放着当下的文化政治,民权思路的未来承接之路,不断被评价着,这些造就了新的建设者的思想与道德,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宏图,着实具备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没有思想改革没有文化革新,这个国家都不是进步的国家,可能会越来越落后。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印证着国家的进步,跟随着国家的进步。 参考文献

秘密2015《梁启超民权思想论析》,吉林大学。

张小猛2012《福泽谕吉与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比较》,东北师范大学。 2012《梁启超的早期民权思想》,《武漢纺织大学学报》第25期。 吴爱萍2011《试论梁启超对康有为民权思想的发展》,《长白学刊》第3期。 何云鹏2010《梁启超与中江兆民的民权思想管窥》,《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3期。

通信地址:15008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c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