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2023-02-23 03:45: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欢迎阅读!
特级,有感,种子,数学,教师
用心播种,让生命之光闪耀课堂

——读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2013323日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目睹了小学数学名师俞正强的风采,观摩了他的“种子课”——《用字母表示数》感叹于他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简单明白地交给学生,能真正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折服于他上课“朴素无华,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于是,心里就想着自己也能像俞正强老师那样上出富有生命力的“种子课”,给学生生长的力量。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便购买了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一书,自此,便于他有了亲密接触。

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表现给孩子的老师们!看这句话,心里就想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读完此书,不禁感叹:这样的老师,他的他的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他的学生是有生命成长动力的。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云: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其义本指"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弃掉一般,谈的是植树的经验"俞老师巧妙地将其引用到教学中,把数学课分为“莳也若子”和“置也若弃”两种类型,余老师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就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这样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就能够叫做种子课。有些课能够“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能够称作生长课。在书中,俞正强老师用《温度》《厘米的理解》《分米的理解》《米和毫米》《用字母表示数》等案例说明了什么是“种子课”,什么是“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


的关键课。这些种子课的意义,就是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会支撑种子的芽实行生长。且观我们平时的数学课,都在急于求成中用“填鸭”方式把那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将需“生长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土壤的深层,远离阳光与雨露,抹杀了“种子的生命力”,让孩子们逐步失去对数学习的兴趣,失去知识的渴求,失去问题的探索欲望……而种子课的特点就是“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让种子慢慢发芽,逐渐生长,给课顽强的“生命力”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书从一节节典型的课例中,体现了俞老师从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给学生。他认为课堂是生活与生命的对话,是经验经验的对接,只有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经验展开的教学活动,学生才能自然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使数学课堂洋溢着质朴的气息。他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等待,如同等待种子发芽一样,让学生沉浸在思维之中,等到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等到启发的契机。思维的种子就这样在俞老师的“若子”情怀中自然地生根、发芽,也必将在他的“若弃”智慧中茁壮成长。这样,必定会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保持对探索的欲望,从而为他们的生命成长带来动力。

有人说:“读书收获的不但仅粮食,更重要的是种子。”作为“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表现给孩子的老师们”中的一员,我也收获一颗种子,也一定会努力在孩子的心头播洒一颗爱数学的“种子” 只要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相信生命之光定会闪耀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c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