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德树人》,欢迎阅读!
立德树人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当代政治辅导员的责任。高校辅导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落实这一责任和担当。
一、对“立德树人”内涵的理解
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立德,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引导、陶冶、实践等功能,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并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做一个有情操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
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可将以下四个方面作为实现本任务的途径。
(一)以高尚师德指引学生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交流最广、影响最深的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求辅导员指引学生的内在是高尚的师德师风,以每一个人的自身榜样对学生开展教育,如此才最生动、具体、深远。
高校辅导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身的提升。首先,素质的强化。辅导员要在理论认知、思想水平、政治素养、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升自己。思政辅导员要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教育影响学生。其次,正师风。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止;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要求辅导员做到“身正为范”,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以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人格魅力,文明的言行举止,增强对学生的示范力和感召力。最后,辅导员要将爱融入教育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缩小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建立起教育学生的良好感情基础,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亲近,只有如此“向师性”方能产生,进而才能实现“爱其师,信其言;信其言,则循其路”的教育目的。
(二)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分析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融入式的教育模式,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第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注重教育引导、宣传引领、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形成有效的互补互动,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成立学习小组和研究会。充分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以红色网站为依托,开辟“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精神学习专栏,聘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学生作
专题辅导报告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人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采取情境教育和实践体验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广大学生感受当年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和战斗英雄的事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眼所见,切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的伟大成就。另外,抓住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网上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把深邃思想融入到通俗话语,发挥网络正能量。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终极核心民族精神武装大学生,大学生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他们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但经济的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使一些大学生民族自信心低落,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家中的事国家的事天下的事,没我何事,高校学生民族意识的培育事关整个民族的未来走向,为此,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用人文情怀关爱学生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刘海洋、马加爵等事件一次次警示我们,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为其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具体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辅导员要转变传统“师尊生微”的观念,切实把每一名学生看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第二,增强师生的亲和力。辅导员要开展与落实好学生工作,亲和力必不可少。辅导员只有用真心关爱学生,用真情温暖学生,用真诚感动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感情,学生才会尊敬、信任和亲近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亲和力不仅是维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所需,也是辅导员做好与学生的换位思考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基石,保持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近几年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突出,给学校、家庭及社会致以许多不稳定因素。作为政治辅导员,首先自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沟通的技巧,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学生遵循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健康快乐地成长。其次,要耐心倾听学生心声,做好心理疏导,积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延伸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再次,要细心化解难题。对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稳定。通过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心理疏导,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尤其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农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
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丰富的生命情感、坚强的生命意志。高校频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使探寻生命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首先,要引导学生敬畏生命,认识到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充分利用生命给予的时间去学习,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也绝不只是个人的事,生命的价值在于有一份责任。再次,理解生命,就不能回避理解死亡。”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作为生命的主宰,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以从容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第四,做好学生帮困工作。“困”在此做广义理解,应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毕业生、学业困难学生等诸多特殊学生群体。作为辅导员,要认真落实好资助政策。以灵活的手段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展大学生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就业困难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辅导学生把握好“三观”,即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择业策略观,使学生择业观念更现实、更趋理性。对由于经济困难、学业问题或者身体健康等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坚持帮助困难生与培育困难生相结合,思想上的引导与心理上的疏导相结合,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充分顺利就业。
(四)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培养全面大战大学生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辅导员工作中必须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有效契合点,根据学生各个时期成长的特点和需求,打造不同层次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实践育人的作用。
志愿服务作为校园文化的窗口,凸显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内涵,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笔者始终坚持把实践育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人才优势,不断拓展实践活动载体,丰富实践活动内容,积极探索出以“千名大学生送法进社区”品牌活动为依托,融专业性、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为一体的实践育人有效途径,实现了育人成果的转化,并在工作中着力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具体生动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砥砺品质、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而且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切实体验和感受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落实立德树人, 要求我们秉持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着眼长远, 面向未来, 立足长效,树立“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我们要勇担使命, 乐于奉献,精于业务,勤于育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X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