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季养生5大“要”素》,欢迎阅读!
秋季养生5大“要”素
作者:丁玉宝
来源:《健康博览》 2011年第10期
□文/ 丁玉宝
秋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正是养生健体的好时机,此时的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养生,皆以" 养收" 为原则。
情志要“宁”
秋季极易使人产生悲伤忧愁之感。依照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因此秋季忧和悲的情志容易伤肺,人在强烈悲哀时会出现干咳、气短、咳血等症。
人体阴阳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的过渡,阳气收敛。因此,应调摄精神,注重修身养性,情志养生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在精神调养方面,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
秋燥要“调”
进入秋季,很多人会出现鼻干、眼干,嗓子干燥且不想喝水,皮肤干燥、无弹性等不适症状。这是典型的秋燥表现。中医将燥分为温燥和寒燥,前者多见于初秋季节,后者常见于冬季。无论温燥或寒燥,如不积极防治,都会对健康有很大的损害。
防秋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增加水分保湿:秋天干燥的天气造成人体缺乏水分,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多喝水,尤其是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以少量多饮为原则。同时经常开窗户通风透气,可将敞口大的容器盛水放在室内,增加室内的湿度。
调整饮食润燥:多选择梨、百合、银耳等甘润的食物,生津养肺、润燥护肤。新鲜的蔬菜、水果如大白菜、萝卜、苹果等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中医食疗防燥:可用莲子、大枣、银耳等,加上适量的米和水煮稀饭吃也可将沙参和麦冬用开水冲服,每天一次。银花、菊花、冰糖、百合、藕等有清热作用,可煮汤或泡水食用。少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多吃苹果、葡萄、柠檬、芒果等酸味食物,既能防燥,还能增加消化功能。此外,芝麻、大豆、核桃、花生等坚果和油脂类食物,多吃能滋润皮肤,不妨一试。
养生要“动”
中医认为入秋以后,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慢慢变弱。阳气维系着人体的正常生存状态,人的脏腑和器官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也依靠阳气,阳气的盛衰关系到机体生命力的强弱。
专家介绍,运动可以助阳,帮助身体增加阳气,而" 向阳" 运动就更加可以起到提升体内阳气的作用。因此,这个季节晨练的时间可以选择在太阳升起以后。运动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主,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度,大汗淋漓容易伤阴,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反而造成抵抗力下降。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运动开始,先把关节活动开了,然后再进行稍大量的运动。
从内补充足够的食物能量也很重要,专家特别推荐一道" 补阳粥"。将山药和大米各100 克左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蒸煮即可,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如果在粥里加一些黄芪、太子参,效果会更好。
“脑病”要防
立秋以后,秋风秋雨逐渐多起来,昼夜温差较大,脑病很容易找上门来。
入秋以后尤其要防以下几类病。
中风:天气转凉后,容易引发中风,患者有说话不利落,腿脚行动不便,一侧眼睛突然看不见,不明原因的突然头痛、头晕等表现。中风一定要积极防治,否则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抑郁:秋天的萧条景色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悲伤的低落情绪,性格孤僻的老年人更容易患抑郁症。保持心情愉悦是防治抑郁的关键,此外,每天按摩双侧太阳穴、百会穴(头顶正中处)、风池穴(后枕与颈部交界处)数次,将枸杞子、薏仁米、冰糖炖好后服用,对早期抑郁有预防作用。
癫痫:容易出现神志丧失等癫痫现象。病人一旦出现癫痫,应使其平卧,并就地取木棍等硬物,用布包起,将病人紧闭的嘴撬开,以免患者因抖动咬破舌头。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每2个月要复查一次,并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象。避免单独外出,可乐、咖啡、辛辣刺激食物可诱发癫痫,患者要少食。眩晕:秋季外风引动内风,使肝阳上亢。身体虚的人可用天麻与母鸡炖服,贫血者用黄芪与母鸡炖服。此外,按压内关穴(腕关节内侧正中上方1寸处)也能缓解眩
晕症状。需注意的是,眩晕只是一种症状,对症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查明原因,以免延误治疗。
进补要“问”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开始吃牛肉、羊肉等补品,这样会使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燥的症状。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患者本身就有燥的表现,这类人群在按原来的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饮食进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糖尿病人就不能吃甘草、鹿茸等补品。
进补应当从调理肠胃入手,把脾胃功能调理到最佳状态,这样补药才易吸收。此外,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所以进补之前应进行中医体检,请专家诊断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情况,辨明脏腑、阴阳、气血等不同,选择合适的进补方式和补品。使用补药时一定要咨询专家,否则适得其反,例如龟板、鳖甲、阿胶等药物较滋腻,使用不当会产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副作用。任何补品都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并在医生辅导下服用。
此外,儿童不宜进补,因为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脾胃功能不健全,不适当地用补药,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损害。
编辑/ 赖瑞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T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