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加上预备定理一共是4节课的内容,这四节课 的内容分别是:第一节课,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第二节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第三节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第四节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按照这样的顺序上,有如下优势:首先学生每天接受一点新知识,再对照练习册上匹配的练习题去进行巩固,相对来说每个新知识都比较容易掌握。还有每天在做作业时都会有针对性,会马上反应出作业应该会用到哪个判定来解决。缺点在于四个判定学完之后,不免有些学生会忘掉前面所学的,另外,当在接触一道可用多种方法来解的题时,学生会不知道用哪种相对来说更容易。进修时听过这样一节课,我感觉可以改变上述的一些不足。第一节课仍然是上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而第二节课,利用类比的方法,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再让学生说两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的区别,在引导学生归纳,全等中的AAS和ASA可类比为相似中的判定1,全等中的SAS可类比为相似中的判定2,全等中的SSS可类比为相似中的判定3.这样在一节课中把后面的三个判定都给学生,并让学生去证明三个判定,学生在这节课后会感觉到相似与全等之间的关系,并会类比着去记相似的判定方法,也会弥补遇到一道题后想到底是什么方法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自我感觉来说只适用于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B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