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与护理

2023-01-02 18:57: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与护理》,欢迎阅读!
养生保健,老年人,护理
浅谈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与护理

作者:何俊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6



何俊

(河套学院医学系,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抗病能力低下,易患各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威胁他们健康的主要内科病有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等。保持老年人脑力和体力协调的适当活动与营养同等重要,通过护理和适当的身体活动以调和人体气血阴阳,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养生;保健;护理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99-0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时代必然带来老龄相关问题,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经济、福利等问题;另一方面是老人生理、病理、心理、生活特点等特殊问题提出的物质和精神要求,如老年人的营养、保健、医疗、赡养、家庭等,其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最为重要。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功能日渐减退常呈现多种疾病基于一身,视力障碍、抑郁、痴呆、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带来诸多不便及极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家人的工作,老人自己更是苦不堪言。

机体自然老化过程的速度,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取决于个体的自我保健。在老年人的养生护理中,应摄养于无疾之先,如《养生三要》所说:“人之年寿长短,元气所禀,本有厚薄,然能善养,亦可延年。”

二、老年人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导致心理状态复杂。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患有老年慢性病,甚至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有些老人还经受丧偶丧子的沉重打击,往往使他们产生生活情绪低落、悲观、恐惧、孤独、易激动、固执、任性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丰富,自尊心很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了解其病情、思想顾虑以及心理需求。做到面带微笑,称呼适当,服务周到,体贴,热切,谈吐亲切,举止文雅。通过护士的行为、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方法去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他们很自然地感受到尊重和重视,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温暖。如同亲人一样尊重他们,让病人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

三、重视养生保健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是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人的生理活动是人与自然界求得统一的表现。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春夏之季,由寒转暖,应早起床,在室外适当活动。秋冬之季,气候逐渐转凉,应注意防寒保暖,可在中午时室外散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制订适宜的休养计划,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特别应注意老年人早睡早起的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日有6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和1小时的午睡时间;入睡时避免声、光和寒冷的刺激;睡前忌饮咖啡、浓茶等,可根据情况稍进豆制品和热牛奶以助入眠。

四、护理方法

1.病情观察。老年人多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多脏器的病理改变,导致病情复杂多变;他们神经系统功能低下、感觉迟钝、反应差,常自觉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诉又不确切,容易发生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因此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临床经验,在工作中视听结合,即要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善于观察,去假存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治疗,早康复。

2.饮食的护理。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常发生紊乱,加上咀嚼功能不好,对饮食有特殊要求。要做到“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食物种类要多样化,选用适合老年人食用的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饮食要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多吃粗粮,干稀搭配,混合食用,生热搭配,适量生食。吃饭要有规律,细嚼慢咽,或少食多餐,戒烟酒、不暴饮暴食。老年人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便秘可致头疼,周身不适,因此,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睡眠护理。老年人易激动或睡前过度思考问题,同时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较敏感,身体的某些不适都直接影响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为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要为老年人创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在20℃,湿度50%60%,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关闭走廊的顶灯、开地灯,减少噪音。对睡前用镇静药的病人应遵医嘱协助病人服药。

4.运动护理。鼓励老年病人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智力活动。指导老年病人活动应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体力基础、心理素质等个人特点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科学锻炼,如散步、慢跑、气功、保健操等。

5.心理护理。老年人因社会角色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疏远,或者因家庭解体而孤独和产生被遗弃感,以及因为对过去时光的眷恋而沮丧,老年人易产生抑郁、多疑;针对这些老年人,可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予以一定帮助、指导,从而解除心理障碍。心理教育是培养意志、改善性格、提高心智的教育;心理训练是强调自我调解的一种训练,是通过语言进行分析、启发、开导,使老年人充分领悟而达到正常心理状态。(1)减轻心理压力,增进心身健康。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调整目标,降低期望值,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同一时间内做几件大事,并且善于主动向外宣泄压力。(2)培养稳定心理,防止过激反应。指导老年人用平心法进行自我训练,这是保持自我心情平静的一种方法。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努力使自己做到恬淡虚无;掌握自我控制情绪的技巧理智处理各种问题,切忌感情用事;增强自信心;学会关心别人。(3)正确对待心理创伤,摆脱紧张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应激能力减弱,易于造成心理创伤。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受相同打击的人组织在一起,介绍各自受打击后的感受,既是倾诉,又是互相鼓励,促使尽早从创伤中恢复过来,重新开始生活。

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7p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