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六个行为

2022-11-03 16:2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六个行为》,欢迎阅读!
领导力,校长,信息化,行为
浅谈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六个行为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对于教育信息化有怎样的认识,就会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问题上采取怎样的决策和行动。教育信息化需要校长的认识和行动、眼界与境界、带头和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与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至关重要。北京电教馆的潘克明教授,就谈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三力” 洞察力、管理力、指导力”,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个人认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领导思想外显为信息化领导行为的一种表现,主要体现在校长对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环境产生影响的一系列行为。在这一系列行为中,肯定会有关键性行为和一般性行为,其中有如下几个关键性行为:

一、决策学校信息应用的愿景

信息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就是抓教育的改革开放,就是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教育息化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校长首先要确立一个可供分享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愿景,并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全体老师都明晰这一愿景。在决策前,校长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弄清校长在信息化变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能提前预测信息技术在学校发展中所带来的前景等。

如我们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想确立的信息化愿景就是“帮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技术熟练、自主独立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应用种各样的技术获得信息资源” 二、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影响力

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一个睿智的学者,是一个有魄力和魅力的优秀者,是老师学习的典范。除此之外,校长更需要将人们团结起来,没有人能够单靠自己成就一切,校长将个人的才能、创造力和精力投注到团队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当今快捷奏工作环境中,团队的执行力与创造力比单打独斗的个人强得多。在实信息技术教育中,作为校长,个人的魅力重要,有一支能战斗的团队更重要。我们也知道,信息社会让绝大多数学校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让绝大多数校长位于相同的一个发展平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因硬件软件的不断变革,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促使校长一个人无法应付和应对所出现的新状况,这时,必须让自己去发挥个人的魅力去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让这支团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魅力去感染老师,去带动老师,去影响老师,同时在实施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以达到信息化的正常化开展。建立团队后,我们校长还要思考如何让团队能发挥影响力、达到高绩效,如何化困难为转机,让团队成员彼此合作,如何激发成员创意,获致独到且具一致性的工作效果,如何提升绩效、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等。所以,校长在任职期间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自身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要校长以身作则,同时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事情都好办!

三、引领教育信息化常态发展


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和自我提高外,校长对教师的要求的高度、营造学习氛围的好坏、创设成长环境的优劣都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应该是指“立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教师信息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教师具有现代的教学艺术”校长要积极思考教师培训的策略,让老师感到幸福,让老师体会幸福,并采取必要的激励因素来鼓励教师的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高素质教师队伍,肯定会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 在教师培训上,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研究采取的是三种研修方式:“任务驱动式、自主研修式、细胞裂变式”,懂技术、会科研、善教学已成为了教师的基本素养。

2、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行为

校长的一切工作是围绕着促使每一位学生成长展开的。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逐步推进、不断发展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绝不能简单地用几个静态指标去衡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情况。校长必须非常清楚学校各学科班级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教师,建立不同标准评价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确保应用的面要广、人要多,学科的覆盖率要高,使用的效果要好。校长要帮助教师分析学情,利用分析结果来帮助教师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等。校长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专家的形象,虽然不要求像专家那样专业、研究得那样透彻,但一定要比老师站得高,看得远。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会,积极探索主题网站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积极推行电子白板的应用,利用各种资源平台与课程无缝对接,实现课堂教学的新革命。 3、搭建支持教师信息化成长平台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校长要能够为教师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通过教研、科研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支持人人参与的成长平台。当然,这种参与必须是平等的参与,即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我们发现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给教师的支持是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时间方面,充裕且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保证教师能够学习并使用技术的前提条件,通过协调学校的时间安排,合理配置教师的工作任务量,在时间上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校长需要提供的支持之一。校长应该努力在学校中创设积极参与革新、应用技术进行教学变革的学校文化氛围。支持还有物质上和经济上的支持,更会让教师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四、创新学校信息管理机制

教育的创新,首先是制度的创新。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现象依然存在,还存在着部门职责不清、条块分割、统筹协调困难、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教育系统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会给学校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很多教师还不适应这种变化,也不是很乐意地接收并付诸于行动,这就需要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来进行约束和管理,才能使学校在实施信息化上既有目标,又有要求,既有检查,又有落实。校长要做好制度制定的策划者和谋略者,机制的建立既要有利于信息化的愿景的实现,又要有利于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机制应该是对实施过程的一种动态管理,同时也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3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