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者:刘丽丽
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02期
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了许多现代文明病。本文主要探讨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此促进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健康 生活方式 体育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成,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使生活方式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健康问题。现代生活方式中存在着多种健康隐患:环境污染、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精神紧张、生活危险等,造成的人体结构与机能退化和亚健康状态,不利于人类的进化与发展[1]。
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竟有60%是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疾病,迫切需要通过重新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解决。在国内,有一些专业健康管理机构,通过多年的实践向世人证实了: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得到有效康复的,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现代化的工作与生活都是那么方便和省力,以致于生活又给人们带来了过度刺激,不停顿的“感觉轰炸”(阿尔温•托夫勒语)、信息负荷过重、不断面临新的抉择等等,使人压力重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困扰,就会使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障碍,最后导致病患的发生和人体健康水平的下降。据美国哈里斯民意测验所调查发现:89%的美国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高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也给人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症候尽管千差万别,但概括而言,称之为“现代文明病”。如:过多的选择使人感到紧张和疲劳;生活变化速率过快使人感到焦虑不安;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过紧使人无暇顾及身体锻炼,造成运动不足等等,使人的身体和心理上产生病变。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总结压力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后果是:生理方面——肾损坏、糖尿病、低血糖、精力衰竭、心脏病、胃病、头晕目眩、心率紊乱、中风等;心理方面——专心和注意力范围缩小、记忆力减退、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能力下降等。日本出现的“过劳死”现象,无疑是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紧,娱乐休闲、身体锻炼太少综合产生的猝死。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近视、肥胖、精神障碍等,在现代青少年儿童中发病率之高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些疾病的病因大多与学习压力大、缺乏身体运动以及营养过剩等有关。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因心理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而患心理疾病的比率为20.23%。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顾牛范教授调查告称:上海有75万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其中大多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长年超负荷运转的青年人,大学生发病率高达25%,故专家认为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应该说,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4]。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象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掌握这把剑的人是怎样去运用它。“文明病”的产生与其说是科学技术的副作用,不如说是人们错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果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机制导致的不良后果。很显然,要消除“文明病”对人类的伤害,必须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审势,深刻认识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情感方面的缺陷,修正不适宜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在现代人的休闲方式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与它本身的特点和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以及它对个体自身改造的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据研究发现,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去参加各种休闲活动的动机不外有如下几种:以某种活动来缓解压力和宣泄不满情绪,以使心境恢复平静;通过某种余暇活动来体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得到的成功感和满足感;通过参与某些余暇活动达到与他人交往、提高自身某些素质、发展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目的。当然,有的人参与余暇活动可能纯粹是为了获得某种感官刺激或逃避某种社会、家庭责任,但就多数人而言,他们参加各种余暇活动大都与上述几种主要动机有关。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体力上的疲劳得以恢复的方式可采取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其中,积极的方式是借助于轻松的身体运动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达到机能恢复的目的,其恢复速度较消极方式更快且更有效。
体育运动是贯穿整个生活方式之中起着调节作用的成分,它调节并改善着人们由于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应。
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项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的伟大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全民健身计划》到2000年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日趋提高,健康问题亦将成为我国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人们从事体育运动已不再有阶段性,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思想观念将由于《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深入发展而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也是世界性健身潮流中掀起的一个巨浪,在这个巨浪的推动下,世界健身潮流将会更加有力地冲击到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体育运动亦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一生都要从事的活动之一。
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家庭的和睦幸福、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请大家一起来“一二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蔡玉玲.生活方式与健康[M].湖南省:教育出版社. [3]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4]刘雪.现代人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M].武汉:全程教育.2005.6.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