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文献综述

2022-08-17 23:29: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综述,文献,幼儿,习惯,行为
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文献综述

1 绘本国内外研究现状

绘本,又称作图画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绘本,这类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讲述故事。另一种是完全没有文字(即无字图画书)的绘本,这类绘本全是凭借连贯的图画来简述故事。绘本包含了真实社会的全部内容。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讲述故事时能够有效地将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绘本中图画具有多彩的色调、明快的节奏、丰富的感情基调,这些无不蕴含着故事的主题,甚至连绘画中的细节别有洞天。由此可见,绘本中的图画有时候文字发挥的作用还重要。所以,曾有研究者为阐释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将绘本中的图画称为璀璨的珍珠,文字称为串珠的丝线。也有研究者将绘本分为无字绘本、图文并茂的绘本以及有插图的绘本。无字绘本的优点在于完全依靠连贯的图画来向幼儿讲述故事,比较适合年幼、且识字量少的孩子,这类绘本有利于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图文并茂的绘本具有图片和人物相辅相成、相互交织的优点。绘本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适合大多数孩子阅读。有插图的绘本,其特点是图片用来帮助孩子理解文本,或直接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绘本适合年领更大的孩子,具有更多的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优势。

国外研究绘本比较早,有很多研究视角。主要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教育角、早期阅读与幼儿发展、艺术美学、设计、出版视角等。本文主要关注绘本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

肖娟(2004)在《论绘本阅读与幼儿发展》中特别指出,现如今,在绘本阅读中,许多家长都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过多的重视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绘本阅读的教育价值不够重视,即便有些家长有通过绘本阅读对幼儿进行教育意识,可是在阅读过程中也往往不会采取合适的阅读策略,只是生硬的照本宣科,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通过绘本来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郑博珍(2005)在《幼儿教师运用多元智能进行绘本教学》中指出,绘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它的多元文化通过阅读绘本可以对幼儿的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肢体动作、音乐、自然观察、人际内省等七大智能进行综合教育,这种综教育是与幼儿多元智能教育是相符合的,而这也正是绘本的最大教育价值及教育理念。


康长运(2007)在《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中对绘本做出了相关研究,他认为绘本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是绘本阅读对幼儿的最重要的影响。并且为此他对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对绘本阅读的研究结果为绘本教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陈世明(2008)在其著作《图像时代的早期阅读》[6l中专门对学前儿童的绘本教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在著作中阐述了学前儿童绘本阅读的教学流程,并且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艺术教育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绘本在整合教育理念下的活动形式。这一研究极大的促进了绘本教学与学前教育的进一步结合,对绘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习惯是一种学习型的、无动机倾向的、能自动回应与先前行为表现相关的情境特征的活动模式。关于习惯是如何形成的,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机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论述了习惯的形成原理。詹姆斯认为,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结构的改变是习惯养成的前提和基础。换言之,习惯即是基于大脑可塑性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与重复。行为主义学者华生认为习惯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每一个复杂的习惯都是由无数个条件反射单位所构成的。习惯系统的习得,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幼年期养成的各种习惯对个体生活和学习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的形成离不开三个要素:天赋,以后所养成的习惯以及内在的理性。其中,习惯是影响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直接来源。对行为习惯研究最为透彻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他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究与思考习惯问题,认为神经机体所特有的天赋反射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个体后天获得习惯的可能性。同时,乌申斯基还进一步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个体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藏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从这一角度阐明了良好习惯对儿童道德培养和教育的重要价值。

国内学者倾向于将行为习惯看作是一种行为方式和倾向。如,杜长娥认为行为习惯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和倾向。樊人利提到,行为习惯是幼儿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且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虽然在表述方式上有一些差异,但是不难梳理出幼儿行为习惯的几个核心特征:


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加以表现,是经由后天反复练习形成的,且一旦形成便无需付出意志努力。

叶圣陶先生基于对学生成长过程的长期考察与了解对教育的目的与本质进行了论述,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对受教育者的诸方面施加影响。陶行知先生和陈鹤琴先生都一致认为,幼儿时期是人格、态度、倾向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认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良好习惯培养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和奠基;陈鹤琴先生提出人类的动作大部分都是习惯,它的影响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幼儿行为习惯呢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2P.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