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政治学百年回眸》,欢迎阅读!

中国政治学百年回眸(学术百年)
俞可平 早期的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在我国产生于清末民初,肇始于译 介西方近代政治学著作。清末的一些维新人士,出于当时政治斗争的 需要,纷纷从西方政治学中寻找政治改良的理论依据,在译介西方政 治学著作的同时,开始对政治学开展独立的研究。卢梭的《民约论》、 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等一大批西方政治学名著就是在清末被译传到 中国的。有人统计,在1901年到1904年的四年间,中国翻译出版的西 方政治学著作多达六十六种。1899年,京师大学堂正式设立了仕学馆, 它事实上是现在大学里政治学系或行政管理系的前身。1903年,京师 大学堂首次开设了“政治科”,这是中国大学设立的第一门政治学课 程。
民国初年是我国政治学的活跃时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国政 治学就是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政治学在大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民国后陆续兴办的综合 性大学大多设有政治学系科,据统计,到1948年,在当时全国的一百 余所大学中已有四十多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其次,开始出现从事 政治学研究的专业学者,涌现出了一批著名政治学家,如浦薛凤、钱 端升、萧公权、邓初民等。第三,出版了一批中国学者撰写的政治学 专门著作,如高一涵的《政治学纲要》、钱端升的《中国政府》、邓 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第四, 政治学专门人才开始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和重视,一些政治学者成为著 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政府的决策参谋,直接将政治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 践。第五,全国性专业政治学术团体成立。1932年,我国第一个全国 性的专业政治学会——“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成立。
挫折与振兴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由于时局的影响,政 治学的发展在我国一直处于时断时续的不正常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 立后,我们开始照搬苏联的模式,政治学被当作“伪科学”在我国日 渐式微。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大学中的政治学系被正式 取消。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虽在少数大学里短暂有过“政治学系” 或“国际政治系”的设置,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在我国已经 不存在。在政治学消失的这个时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 悲剧,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政治学在我国的振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9年邓小平在理论 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 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在中央的直接关怀下,政
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1978年,湖北省率先成立了改 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地方政治学会。1979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建立 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政治学研究所。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 成立,它标志着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再度在中国得到社会的认 可。1985年,中国政治学会首次作为国际政治学会的正式会员参加第 十三届世界大会,这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学开始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学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学科设置方面,政治学作为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的地位已得到确立, 各综合性大学一般都设立了独立的政治学或行政管理学的系科;在机 构设置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相继设立了许多综合性的或专门性的政 治学研究机构;在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一个由学士、 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组成的完整的政治学人才培养体系;从研究成果 看,二十多年来,我国政治学者完成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学研究课题, 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从实际应用看,许多政治学研究成果被各级 党政领导机关采纳,众多的政治学专门人才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 政机关和其他部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顾我国政治学的百年历程,可以看出,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 会科学学科,它对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的政治进步具有重要 意义。长期以来,政治学家通过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研究,发现 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发展规律,设计出了许多民主而有效的政治制度, 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科学知识,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政治学在我国是一门历史较短的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 特别是与邓小平提及的“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相比, 政治学的发展速度似乎更慢些,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现实要求的距离似乎更远些。从总体上说,我国的政治学研究还处于 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集中表现为学科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和对现实生 活的影响力不大:一方面,学科的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空白领域很多, 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还很少,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没有 得到系统的理论概括,以至于政治学在许多人眼中是可有可无甚至毫 无必要的学问。另一方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现实政治问题缺 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将人类政治发展的公理性知识服务于改革 开放的实践,因而不能很好地为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政治学要无愧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政治学者要 无愧于自己的历史责任,就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使 我国政治学在新的世纪绽放光彩。
首先,处理好现实性与学术性的关系,使政治学研究既能为我国 的社会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又能为繁荣我国的社会科学作出贡献。
在所有社会科学中,政治学与社会政治现实的联系最为密切,它首先 应当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例如社会稳定、利益矛盾和再分配、人 权和公民权保护、权力制约和监督、民主机制、法治和法制、行政效 率、廉政建设、价值体系等等。政治学如果不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我国 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上,它就没有生命力。但是,要真正 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发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 理论指导,政治学者就必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门知识,必须有学术 高度和深度;而这种知识必须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也是政 府决策所不可或缺的。
其次,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使政治学扎根于我国特殊 的土壤中,同时不背离人类社会共同的政治学原理。立足于中国的现 实,根据我国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环境,研究我国的政治 问题,使政治学研究带有中国特色,是我国政治学发展的前提条件。 但是,政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具有超越国家和社会的普遍性公 理,离开这些公理,就无所谓政治科学。所以,我国的政治学不应当 脱离国际政治学,而应当在立足中国的基础上走向国际化,政治学的 概念、分析框架、知识基础、逻辑结构、研究方法和公理体系应当与 国际政治学接轨。中国的政治智慧是全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内容,应 当使中国政治学成为国际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当开展比 较政治研究,吸收全人类的政治智慧为我所用,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处理好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使政治学既具有自 己的学科特色,又共享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正像社会科学的发展不 能没有政治学一样,政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社会科学。政治学者 必须善于从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法学等学 科中吸收概念和方法。但是,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独 特的专门知识、学科规范、概念范畴、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和公理体 系,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取代的。其他并列学科如法学、社会学不 能取代它,它的子学科如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政治哲学等也不能取 代它。
注:引自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8日第十二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1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