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3-01-13 11:51: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欢迎阅读!
内镜,胃癌,超声,临床,早期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6月至2018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胃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超声内镜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在明确患者病症后,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内镜诊断方案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胃癌;超声内镜;内镜下微创;微创手术

胃癌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但在患者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诊断时,由于早期肺癌患者的发病症状较不明显,并且容易与慢性胃溃疡等疾病混淆,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无法对患者的病症状况和肿瘤病灶进行明确[2]。而超声内镜是一种临床上的新型的诊断方案,通过这种诊断方式,能够对患者肿瘤的起源,层次和范围等因素进行明确,是应用于早期胃癌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案。本次研究中,探究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6月至2018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胃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超声内镜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所有患者的年龄信息40-6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4.9±6.8)岁。所有患者的性别资料包括男23例,女20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常规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同时应用超声内镜对患者进行诊断,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准备工作,在开展诊断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禁食8h,舌下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min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护。在进行诊断时,患者应当保持左侧卧位,将内镜置入患者体内后注入脱气水,淹没病变病灶后,对患者进行胃内镜检查,明确患者的肿瘤状况后,采用胃镜活检对患者的病灶状况进行详细了解。

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手术治疗时,应当在患者的肿瘤根部采用多点注射的方式,注入稀释肾上腺素注射液,每个注射点注射2-4ml,将患者的病变部位抬起后,采用圈套器,将圈套器抵住患者病变粘膜周围5mm后进行负压吸引,圈套器收紧后,将患者病变进行电切。

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均进行一周的住院观察,再手术后患者应当禁食24h从而保护患者的消化道粘膜,补充患者的营养,如果患者在康复期间再次发生出


血状况,应当对患者进行二次内镜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内镜下止血术。 1.3 评价标准

根据手术结果,对患者的病理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率。记录所有患者的康复状况和复发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诊断准确率采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涉及到的年龄和其它信息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内镜诊断方案较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3讨论

在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诊断时,传统的诊断方案通常以钡餐造影和普通内镜检查为主,这两种诊断方案通常只能对消化道黏膜下的肿瘤表面症状进行观察,而常规CT检验,只能对患者机体横断面进行扫描,难以对患者肿瘤状况以及邻近组织的侵犯状况进行明确。超声内镜不仅具有超声诊断的特性,还能够囊括内镜检查的优势,不仅能够通过内镜对患者的粘膜下肿瘤外部形态进行观察,也能够通过小探头超声,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回声信号判断,从而判断出患者肿瘤的均匀状况,以及与消化道管壁之间的关系[3]

就目前来说,超声小探头置于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超声扫描,以获得患者消化道各层管壁的影像特征和相邻脏器的超声图像,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诊断方案中,并获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4]。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内镜下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内镜引导能够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完全切除,通过将取出标本送往病理检查后,能够明确患者的肿瘤类型和病灶状况,是一种良好的诊疗手段[5]。内镜手术不仅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也能够得到较大的缩短,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恢复状况较好。

综上所述,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均辉,雷平光,文政伟.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术前精确分期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12):9-12.

[2]方辉,李学良.内镜下美蓝染色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07):836-838.

[3]王警,吴齐,孙利,李子禹,步召德,苏向前,李士杰.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02):15-21.

[4]闫炎,吴齐,步召德,季加孚.术前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20142312):1039-1043.

[5]阮振跃.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术前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0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