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古诗词 12 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 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 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 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1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 出
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 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 体。
2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 用具体代 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 明
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 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
用结构相同、 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 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 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5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 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 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 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 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 之情夸张到极点。
6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 愁。
7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蟾宫曲》)以设问开 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 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 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 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 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 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 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 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 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 《苏幕遮》 中的“碧云天, 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11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
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 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 阳唯见水东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z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