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规则要有“制度”内涵

2023-03-08 11:0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议事规则要有“制度”内涵》,欢迎阅读!
议事,内涵,规则,制度
议事规则要有制度内涵

作者:弓联兵

来源:《群众·下半月版》2017年第09

在集体决策过程中,议事规则是维护决策民主性、保障决策科学性,规范决策行为、保证决策质量、提高决策效率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和程序。建立健全领导集体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是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种程序保障。

近年来,针对议事规则在操作层面上设计不合理或运行不顺畅的问题,已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优化和探索。但相比操作细则上的优化,制定關于议题如何确定、议题如何讨论(辩论)、最后如何作出决定等制度性程序的议事规则,并使之与领导体制内在的精神底蕴相吻合,显得更为关键,也更能以议事规则的优化推进领导体制建设科学化民主化。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有制度内涵的议事规则。

第一,议事议题应建立在具有普遍意义上。讨论事项应是亟待通过公共资源解决的公共题,而非因私欲、私利涉及的议题。有学者认为有必要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沟通上下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一系列制度上架起一座从公众议程到正式议程的桥梁,使普通群众普遍感到应该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地进入政府议程并达到有效的解决。

第二,讨论议题过程中,参与主体应摈弃层级差异,作为平等的主体获取信息、参与议事。这样,不仅可以最大可能发挥多数人的智慧和判断力,还可以通过多数人的知识互补以弥补个体的知识局限性。此外,要真正做到集体议决,还需确保每一个参与个体独立地作出判断,而非处于有倾向性的主导或引导下。

第三,明确什么规则议什么事情。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及行政主管全权负责的领导责任制。二者在决策主体、领导体制、决策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需要在适当的决策情境中使用恰当的规则,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即使党组织和行政班子之间存在人员的一定重合,但议事程序不能混为一谈。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代表二者是割裂的。前者也强调党委书记一把手的主体责任意识,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建立领导核心,防止出现名为集体领导,实际无人负责的现象,正是对后者的借鉴;而后者同样要求集思广益,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首长个人作出决定,体现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有机结合。

第四,议题决策严格按照议事规则程序执行。有学者指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议事规则不仅是会上的集体决策行为参照,更是一个由问题界定、信息收集、方案设计科学论证、集体讨论和决策方案的最终抉择等多个程序紧密相扣的科学流程。


最后,做实追责问责机制。完整的决策过程一般通过规划决策和任务执行来展现。议事规则的优化要注重责任制的建构,厘清职责履行、事务协商、决策制定等層次,转化为一种集职责履行与责任追究于一体的责任制度,避免以集体决策为辩护理由,将权力运行过程纳入到民主集中制的责任追究制度框架。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y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