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对联为例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对仗》,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对联为例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对仗
作者:喻芳华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5期
【摘要】对联又称“对子”、“楹联”,以其对仗工整、平仄有声、语义精美成为一项极具艺术性、广受文人和人民大众喜爱的文学形式。对联写作方式上的常见分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对联讲究一定的对仗规则如:词音相对、句式相对、词性相对等。清朝是对联的兴盛时期,涌現出大批喜爱对联的文人,清代对联在语言文学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研究清对联的对仗之美,以清对联为视角研究我国汉语言文学,可以展现我国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以及独特之美。
【关键词】对联 对仗 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0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74-01 引言
对联作为我国汉语言独有的文学形式,长期以来与人民群众的民俗习惯、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从宋代起民间就逐渐形成了挂对联的风俗,许多文人也热衷于题联作对展现自己的文学风采。对联在拥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同时又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对联延续至今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可分割,通过对联的长短相对、平仄协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一、对联的常见分类 (一)正对
对联的正对指的是对联上下联意思相近、互相衔接,上下联之间相互补充、相互照应。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比如上联为:听鸟说谁,下联:问花笑谁,这里上下联之间就是正对:听对问,鸟对花,说对笑,上下联的词语词性意思是相近的[1]。正对对联可以加深所要表达的感情的层次,前后呼应的表达方式,使对联不会在语言上显得单调累赘,充分展现对联的文字之美。 (二)反对
和正对的形式相反,反对对联在于强调上下联之间的强烈对比,以此展现作者的情感侧重点。比如程道州先生的这副对联,上联:但愿人皆健,下联:何妨我独贫,人对我,健对贫,上下联形成强烈的对比,将作者的精神情感及价值取向充分展现出来,体现出作者乐于奉献的济世情怀。反对对联主要通过语言文字上的转折,实现上下联的情感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