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3-01-26 16:16: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欢迎阅读!
视域,大班,幼小,衔接,幼儿
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劳动习惯的培

养策略

【摘要】现代幼儿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学习方式是通过动手动脑进行的,幼儿阶段,他们是可以做力所能力的事情,且能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的发展。但是因为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幼儿的劳动意识逐渐模糊,劳动兴趣下降。培养孩子在幼儿园尤其是大班的劳动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还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质量。

【关键字】幼小衔接;大班幼儿;劳动教育 一、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反而照顾不好自己,使孩子长大后缺乏劳工作的精神和能力。大家都听说过:有些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于是孩子在幼儿园自然不会主动承担劳动,教师一直在提倡利用值日生将劳动教育进行到底,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值日生形同虚设,流于表面。加上幼儿园中可以参考的劳动教育课程文献和综述都比较少,教师很容易把“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变成一句口号,最后贪图方便还是包办替代孩子的工作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有效要求各类学校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中有生活老师的照顾,孩子还有可以依赖的人,但是到了小学之后,班级黑板报、扫地、擦黑板、整理书包等等都由自己动手,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很重要的。

二、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绘本是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

幼儿很喜欢看图画、听故事,对绘本故事中有趣的动物或人物以及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仿佛在绘本故事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世界。绘本可以帮助孩子


开阔眼界,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绘本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使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增添了趣味性。劳动主题绘本的开展,不仅能增加劳动意识教育的趣味性,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体会到劳动的必要性,还能提供有意义的劳动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如:《朱家故事》、《娜娜打扫房间》、《三只小猪盖房子》、《我是小花匠》等经典绘本。因此,绘本是实施幼儿劳动意识教育的一种重要资源,教育者需要利用好绘本这一重要资源。

(二)通过采访小学生了解每日劳动任务清单,尝试制定打卡计划 大班幼儿经常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校园的活动室等,我们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利用采访、访谈的方式向哥哥姐姐了解在一日校园生活中我们需要劳动的任务清单,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所获得信息并思考自己是否能做到相应的任务,家园共育携手合作鼓励幼儿按照任务清单来打卡,还可以制定积分榜奖励机制。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转变家长包办观念。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及想法,要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研究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劳动教育方案。利用家长讲座、家长开放日活动、科学育儿公告栏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让父母明白,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和学习没有冲突。体力劳动也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劳动过程是让孩子从不来参加活动的应用过程,从模仿到掌握,是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学习发展的一部分。孩子天生就有从事某些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不让他们从小尝试去适应必要和有益的家务活,这种心理倾向就不会发展。

结合孩子开展的劳动课、班级大移除、种植课等活动,对孩子的活动进行拍照,让家长通过班级微信群看到孩子对幼儿园劳动的兴趣和热爱,收获自我、在自己做的过程中的自信和满足。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劳动实践和体验也是心理需要。通过日常的劳动,孩子们不仅让孩子独立做事,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也让孩子体验到服务群体的幸福感和成功感。自信和集体荣誉感的建立,让孩子们在心


理和独立性方面更好地适应小学年级学习和生活。比如幼儿在家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打扫计划,画出他想打扫的地方及打扫的方式、打扫的时间等相信息,在相应的时间段与孩子一起劳动,提供给孩子劳动的工具,不要担心孩子会把衣服弄脏弄湿而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当孩子坚持不下去觉得累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休息一会再继续打扫的方法,或者询问幼儿想把劳动计划修改为何时,要让幼儿知道制定了计划就要去完成,不能半途而废。久而久之的下去,幼儿们就能增强劳动意识并且爱上劳动,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幼儿园劳动课程活动中,不仅是孩子锻炼身体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劳动秩序感,是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必要基础。通过幼儿园劳动,孩子可以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和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形成专注、坚持、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徐明.谈谈学前教育怎样更好地为儿童入学做准备[J].学前教育1992(11)15-16

[2]陈沛媛,董雅芬.重习惯养成,让孩子终身受益[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5)

[3]“幼小衔接”中重视孩子的家庭劳动教育

[4]李昭昱.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l7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