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故事

2022-12-25 18: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人故事》,欢迎阅读!
育人,故事
我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育才双语学校 陈晶晶

我们总是把小学生比喻成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就是辛勤劳作的园丁,默默无闻且无私奉献,没有园丁的辛勤劳作,花儿不能盛开;花朵的盛开正彰显出园丁存在的意义。老师用知识、爱心哺育着学生,其中少不了关心的话语,关切的动作„„更少不了操劳的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园丁和花朵那样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了沸腾的校园。今天是周五,到了放假时间了。看着孩子们陆陆续续都被家长接走了,我也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这时,角落里一个小小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他是我们班的秦苏涵,个子最矮的一个孩子,瘦瘦的,好像有点营养不良似的。“秦苏涵,谁来接你回家?”他摇摇头,眼泪应经在眼眶里打转,看起来很可怜!于是我给他父母打电话,可电话一直打不通。因为我们班级是住校生,基本上都是乡下的孩子。秦苏涵的家离学校有十几里路。我决定把他送回家,根据他家长登记的信息,我找到了他家。结果大门紧锁,家里没人。孩子太小不能把他一人留在家等,而且他们家是租的房子,周围也没有认识的邻居。我只好把孩子带回家,晚饭过后,家长才打电话来找孩子。

我们班的宇航是一个“问题”学生:学习不积极,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课堂上,任何一个问题他都能东拉西扯接上嘴,好像无此行为他就不足以引起全班同学对他的关注。跟他讲道理,说轻了他跟你嬉皮笑脸没正型,说重了他还能跟老师顶嘴。隔三差五就被请来办公室谈话,时不时通知家长来校配合教育科老师历数他在校的“斑斑劣迹”,但每次谈话总感觉家长总是表示无可奈何,又十分不大情愿将孩子转走。多次反复之后,我感觉自己苦口婆心,大道理说尽,劳力费神,他却无动于衷,没有改观,相反,甚至思想上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久而久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如果自己被孩子的老师叫到学校,听到孩子被老师数落得没有一点优点,自己会是什么心情?回到家会对孩子有好声气?家长对学生没有好声气,学生又怎么可能对老师有好态度?学生对老师没好态度,老师又怎么会不生气呢?生了气、上了火,然后再找


家长,再数落学生的不是,家长再„„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种恶性循环。这样一想,我就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平等民主谈心的方式和他交流,推心置腹。少一些数落,多一份表扬。

当再一次与孩子交流时,我改变了原来的方式。借助一次班会课的机会,我首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同时,与他约法三章:1、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尽力搞好学习2、不在自习课影响他人学习3、只要能保证做到前面的两点,就可以任意挑选自己的同桌和座位。一段时间下来,他有了明显的改观,我又对他的闪光点进行了表扬,对他提出了更高一点的要求,并以短信的形式告知家长孩子的变化。作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现在他仍然会不小心犯下一些小问题,但是他不再对老师怀有敌意,我也不对他吹毛求疵,只要他整体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原先总认为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该板着脸,让学生怕你,这样学生才会服贴,班风才能纯正。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的前提下,班主任放下师长的架子,和学生开开玩笑,一句亲切友好的玩笑往往让师生间的心灵拉得更近,学生会从内心真正敬重、亲近班主任,从而更乐意接受班主任善意

的批评教导,避免“口服心不服”的现象,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kM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