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错位现象的心理透视及矫正.

2023-01-14 09:41: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考试错位现象的心理透视及矫正.》,欢迎阅读!
矫正,错位,透视,现象,心理
考试错位现象的心理透视及矫正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该有的水平却不能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平时的学习水平和考试成绩反差过大,这就是考试错位现象。考试错位则可理解为考试成绩不能正常发挥的一种状态。 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

——甲同学语文考试结束时把瓶里的水泼了一些在考卷上,由于害怕批卷时扣分,当天晚上转辗反侧,睡不着落。影响了第二天的考试发挥。

——乙同学却是因为在数学考试中被一道12分的题目绊住了手脚、在理科综合考试时又被一道8分的物理题搞得晕头转向,结果两门强项科目都考得一败涂地。

——语文课代表凌凤说:每次我一拿到考试的卷子,脑子里就一片空白,虽然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嘀咕,要对自己有信心 ,准备够充分了,没什么可紧张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考试时总晕晕忽忽的,再这样下去,我可要完了。

如果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去作些分析的话,就不难从三位同学的表现中悟出导致考试错位的心理原因。 情绪失控——考试心理焦虑症。情绪是人对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对人的智力活动的影响,能改变行为的效率。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阻碍求知行为,减低学习行为。情绪还对人的感知、注意、思维、想象等具有调节组织作用。

考试是一种智力活动。因此,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感知、注意、思维、想象等,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中学生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其中最普遍的便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学生意识到考试情景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潜在的内心体验。

考试时,情绪高昂,则注意力容易集中,对所考内容感知清晰,考试效果倍增。否则,效果则相反。甲同学的数学失利就是由于焦虑过度引起的。他晚上失眠,睡不踏实,面对考卷,情绪难于稳定,注意力难于集中,对所考内容感知不强,对他的认知产生严重干扰,考试效果低微。因此,焦虑过度,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可以使学生面对卷子产生恐惧心理,是考试错位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动机过强——考试心理疲劳症。国外曾用大猩猩做过实验,实验人员让饿了好久的大猩猩去设法够取香蕉。结果发现,饥饿时间在6小时24小时的猩猩,解决这类难题的成绩最佳。低于这段时间的猩猩,由于饥饿程度不太高,取食的动机不太强烈。而高于这段时间的猩猩,由于饿得太久了,以致强烈的取食动机反而干扰了猩猩对如何取食的思考,所以成绩也不太好。

考试动机与考试成绩的关系也是如此。动机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尽管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一定成正比,适当的动机给人以动力,在智力活动中起正作用,而动机过强,超过阈值会造成过度的紧张,抑制大脑相应部位的活动,就起反作用。

丙同学由于平时颇受老师的赞赏,父母对她也很有信心,她怕有负众望在这种压力下,形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想考好的动机实过于强烈,干扰了她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思考力和记忆力,结果导致了发挥失常,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而有那么几次考试失利后,她就容易建立起消极的条件反射,十分担心再次考试的失败,可越是怕失败,心理状态越不稳定,反而越容易失败。因此,动机过强,易引起心理疲劳,考试时力不从心,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意志脆弱——考试心理失控症。心理学上认为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并实现某种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外部困难与内部障碍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意志所起的作用有两个,首先是对外部活动的调节作用,其次是对人的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意志坚强者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在不同的外界因素,特别是遇到不利因素时,具有自我调控意识,会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心理状态不致受到损害或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然而,考生在考试中常常缺少这种能力,相反,显得意志脆弱,有的学生在考试中舍不得放弃,他们不能从大局出发,纠缠于某些难题上,显得心浮气躁,如乙同学,面对轻微的失败,却方寸大乱。他把大量的


时间挥洒在那两道分数并不可观的难题上,置会做的题目于不顾,最后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有一些考生对考试中的刺激,敏感性高,体验深刻,对弱刺激产生过强的反应,以至影响考试情绪,就如甲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不能自已,他在产生不良情绪时不能适时进行调控,从而使智力活动展开受影响。考试错位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意志脆弱。

事实上,考生的水平不能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原因可能不是单一的,何况上述几种因素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动机过强会导致焦虑,一旦产生焦虑情绪,心理的自控能力自然降低,因此,面对考试错位现象,如何进行心理矫治,值得研究。下面谈谈我在实践基础上的点滴做法或想法: 自我悦纳——考试成功暗示法

理学上提到自我概念,所谓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态度的感觉和评价,它是主管自己行为的一组心理历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己怎样看待自己,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显得更重要。心理健康要求对自己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是一种愉快而满意的接纳自己的态度。因此,在这里我提出了自我悦纳的观点。

自我悦纳,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了解,正确认识,而且还要坦然承认,欣然接受。考试中自我悦纳,就是相信自己能够考好,同时对考试中的困难有充分精神准备,踏着轻松的节拍走进考场。 要想考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比如考后谈心、考后交流会、周记评语等)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树立必胜信心。教师可以不断地暗示学生可以成功。去年我班上的周稀同学因为几次模拟考都考砸了语文,曾泄气地对我说:其实我语文的基础很差,写作的思绪也很混乱。我告诉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身上总有长处和短处的,在我看来,你的语文功底很好,字写得好,领悟能力强,写作有文采,善于思辩,这是你学习语文的长处。把知识系统化地整理一下,你一定会成功的。我对她学习行为和智能的信任感动了她,给了她一个积极的刺激,调动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找准了自我的位置。高考前,她曾很自信地告诉我:准备得很充分,应该没有问题。最终她的语文考出了122分的成绩,发挥了她应有的水平。

暗示的力量在考前准备中非常重要,学生对自己认为能做的往往做得最好。为此,教师应在考前创造积极而充满乐趣的气氛,让学生处在快乐、愉快、平静的情绪状态下,充满自信地踏进考场。

周稀同学的自我概念在我的暗示下终于形成,自信使她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进行考试,所以能把应有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 自我克制——考试心理调控法

1999年考入北大生命科学系的黑龙江省理科状元石锐同学在考数学强项时,居然来不及算完最后几道大题。而她的弱项物理夺取了149分的高分,非优势项化学又夺取了146分的高分。

据媒体介绍,石锐同学之所以能在强项科目失利后再夺高分,是由于她平时练就了处变不惊的能力,数学考砸后,几乎一点儿事也没有地美美地睡了午觉。进入下午考场前,她又走到数学老师面前,将心理坦诚相告,渐渐地,心中的阴影一扫而空。她以前所未有的轻松状态走进自己的弱项。

石锐同学的成功在于她在考试失利后能够通过意志的调控作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考试失利的阴影干扰自己的头脑,能够心理自救,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意志的这种调控作用需要磨练,需要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在考试中的主人地位,应有的主体意识。明确学习目的,灌输终身教育学习思想。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如容易怯场,要求经常鼓励自己。还必须要求学生平时以面对重大考试的心情去面对每一次小测验,降低对重大考试的过高期望,同时临考前进行考前心理专题辅导、考试方法指导,也可建立考试心理咨询小组,随时倾听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情绪及时进行调整。

经过磨练后的考生才能具备那种处变不惊的能力,才能善于控制排除各种内在、外在的干扰,真正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 自我放松——考试心理按摩法

理学上认为,在一种特别的放松中,我们的大脑最开放最能接受进来的信息。那种放松并不是大脑的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kH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