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诗教思想研究

2023-04-11 22:38: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先秦儒家诗教思想研究》,欢迎阅读!
儒家,先秦,思想,研究
研究旨在以歷史敘述與詮釋、哲學分析與批評之方法,探討先秦儒家孔孟荀之詩教

思想,藉供改進當前文學教育之參考。綜合研究之結果而歸納言之:



自古以來,中國為重視「詩教」之國家,詩教觀念之確立,自孔子始。孔子生於春秋



末年,肇造私學,以整理「詩三百」為六藝首,遂明確規畫詩教之內容,而建立詩教



之思想基礎。

孔子之詩教思想,以中道、仁道為本,其宗旨在於發展人性(思無邪及樂而不淫、哀



而不傷之境界)以完成健全人格「溫柔敦厚」之人。孔子認為詩含有陶冶性情(與觀



群怨)、培育倫理導德(事父事君)及增進知識(多識於鳥哭草木之名、達政專對)



等知情意統整性之教育功能,故孔子特以詩教為先。孟子承之,以性善說、仁義為本



,提示「以意逆志」、「知言養氣、知人論世」之讀詩法,然其宗旨乃在於以證性善



學及仁義、王道。荀子亦承孔子之志,提出「詩者中聲之所止」之詩旨,然因荀子主



張性惡、倡禮義,詩教思想之宗旨及在於以詩支持其以禮義為中心之思想系統,教亦



提示「詩言聖道之志」及「隆禮義而殺詩書」之說。就以教育本質觀之,凡教育之目



的,可涵蓋在「發展人性」以「培養人格」與「改進人生」之中。所謂「發展人性」



,即為中庸所言之「率性」,儒家所揭之「致誠修仁」、「化性起偽」,乃將人所稟



賦之特質發展而出。人本有智慧、情感及意志三項特質,經過致誠修仁、化性起偽,



將人之知情意融為一體,以和諧發展,使能完成健全人格,進而能享受完滿理想之人



生,此即為教育之一大目的。孔子之詩教思想,正足以顯示其會前述之教育目的。因



之,今後吾人謀求於改進文學教育之際,務當以孔子為禮、孟荀為用,再闡明文學教



育之價值與思想系統,以助改進當前文學教育實施上之問題,並進而充分發揮其教育



功能,以促進達成培養健全人格之教育宗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h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