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欢迎阅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论述了新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包括强化职业培训与正向引导;完善激励制度与评价机制;辅导员自觉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1]。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均对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开展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念失衡,行为失范偶有发生 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传播,当前社会中的功利风气、拜金思想直接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观念,对其产生不良的暗示及影响;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既是学校的教师,需要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同时为了得到学生的信任,辅导员更是学生利益和意愿的代言人,因此两个身份的不同要求,容易导致辅导员陷入角色冲突,价值观陷入两难的境地。 (二)职业倦怠,工作浅尝辄止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涉及学生相关的方方面面,辅导员既要承担行政工作,又要承担教务任务,既要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有任何问题,辅导员便要进入工作状态。辅导员工作的繁忙与压力,导致部分辅导员逐渐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具体表现为工作责任感下降、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下降等。
(三)评价机制及激励制度不完善
社会、学校、学生既期望辅导员是工作精英,同时也是道德模范,虽然各个高校均强调辅导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但是在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方面略显薄弱。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陈旧,教师、学生在评价中容易敷衍了事,而非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状态如实评价,导致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降低[2]。在高校中,辅导员较之专业教师处于较为模糊的地位,福利待遇、晋升空间相对有限,激励力度不足,势必会影响和限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新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强化职业培训与正向引导
高校是辅导员职业道德发展的主阵地,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因此,高校应在工作技能、授课技能的培训之外,设置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版块,开设专门的课程,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引导高校辅导员内化职业道德,端正职业行为[3]。此外,高校还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以职业化要求为目标,定期举办辅导员论坛,要求辅导员就职业道德方面的议题进行分析讨论,强化对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正向引导。 (二)完善激励制度与评价机制
激励制度与评价机制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条件,因此高校应完善辅导员的激励制度。具体实践中,从辅导员选聘开始,围绕资格认定、业务培训、考核评价、职称(务)晋升等,学校要给予考评结果优异的辅
导员晋升晋档、换岗交流、物质奖励等。同时,学校还要制定和完善辅导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结果与过程考核、共性与个性考核、实践管理与理论修养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辅导员职业道德状况。对辅导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保证辅导员言行自律的持续性发展。 (三)辅导员自觉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任,如果自身不能主动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可能会导致教育引导的偏差,对学生产生不可扭转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主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先进模范的优秀事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人,以先进的政治理论教育人,以高尚的品德操守影响人;只有深刻清醒地意识到“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对辅导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辅导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既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更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能使辅导员更加明晰自身应该持有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才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承担起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陈雯.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报),2013(5):56-59.
[2]寇汉军,李辉.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困境与思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4):23-26.
[3]万国权,章晶晶,苏文义.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187-18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g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