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分析》,欢迎阅读!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审计、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等维度,建立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围绕深化合作治理模式、拓宽风险沟通渠道两个层面,探讨了完善利益相关者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参与机制的具体策略,为相关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项目
引言:
通常我国政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前,需基于经济、技术、环保等维度针对项目实施可行性进行论证与评估,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有效克服以往项目评估在事与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单次评估与多次评估等方面存在的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削弱项目执行对于社会稳定造成的风险。 1利益相关者导向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1.1利益相关者审计 1.1.1审计程序建立
在利益相关者审计程序建立上,通常需完成以下四项战略任务:其一是陈述任务,通过发布任务声明判断项目种类、完成利益相关者分析;其二是识别利益相关者关注的具体事务与问题,建立不同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图谱、罗列其关注的事务及问题;其三是战略评估,明确当下采取何种手段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其四是利益相关者优先次序的划定,借此调整战略规划,便于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削弱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 1.1.2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分类
为保障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能够得以良性运转,需注重落实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工作。以某市交通行业改革项目为例,可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利益相关者的划分,其中政府主体包含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市场主体包含各交通运输公司与驾驶员,社会主体则由乘客、市民、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等组成。结合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在重大项目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可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核心利益相关者,该重大项目实施的直接目标群体与风险承担者为交通运输公司、驾驶员与乘客,项目实施后将直接影响到各主体的切身利益,因此需重点关注这些主体的利益诉求与风险感知力,同时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为代表的稳评责任主体、以政府管理部门为代表的稳评领导与监督主体也应被划归到该类别中,将其认定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二是边缘利益相关者,主要体现为能够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专业意见、影响公众风险认知的专家学者,以及公安局、财政局、物价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这些主体对于重大项目的推进起到了支持与建言献策作用;其三是潜在利益相关者,主要指基于一定触发机制有可能转变为利益相关者的个体与组织,体现为社会公众等围观者,这类主体通常会通过调查问卷、公共邮箱、街头调查等渠道向重大项目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利益诉求与建议[1]。 1.2利益相关者分析 1.2.1利益诉求分析
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半结构访谈法等方法收集有关重大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及其具体利益诉求,完成重大项目利益相关者及影响权重总图谱的绘制,并
生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心理预期、行为反应等图表,运用小组座谈会的方式召集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利益诉求的逐项评价,将评价结果添加到总图谱中即可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具体评估与风险管理者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1.2.2关联网络分析
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在社会属性的前提之下,不同利益相关者间往往含有一定的社会关联网络,在网络内部依靠一定的制度、行为准则与共识保障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当重大项目实施对网络造成冲击后,不仅会接受到利益相关者的直接抗议与抵制,同时也会受隐性关联网络的影响增加项目实施的阻碍,对此还需综合运用角色联动矩阵、社会网络分析、知识图谱等工具进行关联网络分析。 1.2.3矛盾冲突分析
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还需针对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利益相关者与项目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利益相关者在切身利益、价值观念、心理感受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冲突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结合风险等级高低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 1.3利益相关者参与
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咨询式、邀请式、委托式三种模式参与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多元主体间的有效沟通与协商,保障平衡各方利益诉求、达成对重大项目的共识,并结合不同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生成对核心利益诉求的回应。
2完善利益相关者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参与机制的具体策略 2.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合作治理模式
为推动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在稳评中的有效运转,需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基于合作治理与信任原则实现对稳评过程的开放化建设,构建稳评“治理共同体”,由以往精英主导、经验控制逐渐过渡为大众参与、理性沟通,并依托第三方稳评专业机构的引入实现责任主体与执行主体的有效分离,更好地提升稳评的权威性与公正性[2]。
2.2提升风险沟通实效,拓宽风险沟通渠道
为提升风险沟通效果,还需彻底改变以往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单向风险沟通模式,拓宽现有风险沟通渠道,实现风险沟通在风险因素调查、分析论证、等级评判、稳评报告评审等环节的深入贯彻,结合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选取合理的沟通策略,最大限度平衡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提升风险沟通效果。 结论:
在基于利益相关者导向进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需密切关注利益相关者在实际影响上存在的广度与深度差别,结合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共同行为、利益与目标等进行舆情分析,通过源头治理准确识别风险源、化解风险问题,更好地深化利益相关者在稳评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达成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峰,王巧.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问题与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0):74-76.
[2]陈晓运,冯春健,吴姿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重大项目建设——以D区垃圾焚烧发电厂落地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27-3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a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