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欢迎阅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材料1
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摘自墨翟《非命上》 材料2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及《逻辑:探索的理论》 材料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4
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2和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材料3,结合实践的两大品格,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4)分析材料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并简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
【参考答案】
(1)在材料2中的观点看来,人类的认识就是一种工具,因此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无效和有效的区别,完全否认了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符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这就完全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必要性,也必然会导致把是否有效当作真理的标准的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2)材料1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3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1总结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三种标准:本、原、用,其中,“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思想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但没有提出科学的实践观。材料2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把是否有效当作真理的标准,属于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材料3认为真理的检验不可能在理论内部得到解决,而必须通过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来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
(3)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客观性,只靠理论本身无法说明,因为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看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这就要求检验认识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现有的认识和理论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才能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的两大品格是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实践的普遍性的品格是指,实践过程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人们在实践中能够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指,实践能够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理论在客观现实中实现出来,产生直接的现实的效果。
这就决定了它能把主观认识、理论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检验,从而判定它们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
(4)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惟一客观标准,人类的实践最终能够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一方面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实践不能对某一时期的全部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需要深化和发展,因而也具有不确定性。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而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O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