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之八教学原则

2023-01-09 04: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之八教学原则》,欢迎阅读!
活动设计,幼儿园,原则,教学,教育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之八:设计原则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就是教师指导幼儿园活动的一般原理和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它是以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前提、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制定的,是建立在选择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教育动的环境、调动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幼儿园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评价幼儿教育活动的依据之一。在进行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教育性原则

思想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幼儿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任务。也就是说要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二)科学发展性原则

科学发展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观点、技能等应该是正确的、准确的,可靠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幼儿从现有的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也就是说,要保证幼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科学性。

注:最近发展区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他说,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痛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则为“最近发展区”

1、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教师向幼儿传授的观念、知识技能应是正确的、准确的。

3、由于幼儿神经系统易兴奋、易疲劳,因此设计活动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活动时间、活动强度,一日活动中注意动静交替,在同一活动中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有动有静地开展活动。

(三)趣味直观性原则

趣味直观性原则是指组织活动时要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


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或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师应根据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恰当地运用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常用的直观手段有观察实物和模具、电化教学、语言描述、动作示范等。

趣味性原则就是要寓教育娱乐之中。这就要求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结合幼儿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身心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种游戏活动、竞赛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启发探索性原则

启发探索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比较、观察、游戏、示范、讲解、创造问题情境和联想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积极进行想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语言技能上,教师要善于运用通俗、准确、简练有趣的语言讲解知识、设计问题。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主体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探索活动来学习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全面渗透性原则

全面渗透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将各项教育任务和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的生活活动之中,做到幼儿事事、时时、处处皆能接受生动而规范教育,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七)艺术创造性原则

艺术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能够艺术性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形式等组织各教育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Lb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