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老师 如何写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幼儿园,老师,如何](/static/wddqxz/img/rand/big_7.jpg)
如何写教案?
【活动名称】
1.写明××班××活动(按领域写):活动名称(类别)是作品要加书名号
2.对外观摩教案中这一项放在标题处,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日常教案撰写中不需要写××班 3.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综合活动、主题活动或半日活动,也要注明。 【设计意图】
1.可以从教材分析入手,分析作品特点(教育价值)、幼儿年龄特点及二者的结合点,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选择这个教材的原因,字数不要太多,以100-200个字以内为宜。 2.设计意图在日常教案中可以不写。
【活动目标】
1.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学会”“明白”“懂得”等词语。
2.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
3.以2-3条为宜;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不需要先呈现途径和方式,(如“通过……”或“在……过程中”,)还要避免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经验,(如,“让幼儿做一个小小航海家”)
4.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例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2、体验活动的乐趣。【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3、尝试简单地仿编。【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如儿歌《太阳和月亮》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1、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目标1中参与和体验就包含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儿歌,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和积累;体验乐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
目标2中的创编和激发就是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精神也有了开拓。而且在两个目标中显然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标中。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是知识目标最为重要的,有时候是情感目标最为重要的,而有时候是能力目标最为重要的,可以在目标的排序中体现出来。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来排列。 【活动准备】
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1.物质准备包括围绕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支持其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称,有场地布置的教学活动,需画出场地布置示意图。如需要幼儿用书,放在活动准备的最后一条。
2.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即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课的需要。
3.还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经验准备根据活动需要制定。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还要有天气准备等等。 【活动过程】
一是导入;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
二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围绕一条主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始终;两个原则。即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实现三方面的提升。即增加学习兴趣,丰富社会情感,提高知识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感知、体验、理解的途径,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这就要考虑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
三是结束部分。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最好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满堂彩,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在结束时也是留有悬念的,一节好课上完了也不应该是嘎然而止,而应该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注意事项:
1. 活动设计中数字序号的运用级别顺序为一级标题“一”“二”“三”;二级标题“㈠”“㈡”“㈢”;三级标题“1”“2”“3”四级标题“⑴”“⑵”“⑶”五级标题“①”“②”“③”【不建议用自动编号】。
2.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应围绕目标,环节中应避免无效的学习,考虑用什么方式来达成目标,关注每个环节实现什么目标。
3.理清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个大环节下属的小环节应是对大环节的有效分解。 4.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层层递进,如:感受——理解——体验。 5.每个大点写明:做什么及用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 6.不要提只回答是与不是的封闭性的问题。
7.准备的材料应该环节中用上,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在准备中有交代。
8.任何自编自创的游戏、操节、纸工等,必须说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活动延伸】
1.活动延伸单列,不属于活动过程中。
2.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活动延伸;活动可向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及家庭中延伸;活动延伸可以包括重复强调和后续拓展两种类型;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L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