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师生数字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欢迎阅读!

浅谈师生数字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摘要: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飞速普及,人们在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和角色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井喷式”出现,教育领域也开始思考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的能力素养,特别是数字化方面的素养。因此本人就师生数字素养存在的现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师生的数字素养提升策略:应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数字素养、现状、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字素养已替代信息素养,成为大家共识的话题。什么是数字素养?目前我们师生尤其是乡村师生数字素养处在怎样的状态,我们该如何应对和提升数字素养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侧重点。可以说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环境、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能真切地把握好学生的数字素养那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当然相对的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是必须的,因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教师的领头羊,两者相辅相成。
一、数字素养的概念及为何教育者要具备数字素养
根据国家网信办的定义,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指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具体来看,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其中,数字意识包括:内化的数字敏感性、数字的真伪和价值,主动发现和利用真实的、准确的数字的动机,在协同学习和工作中分享真实、科学、有效的数据,主动维护数据的安全。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影响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从小便“沉浸”在数字技术环境中,天生便是“数字时代”,使得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带来学习方式与个性特征的变化。相比之下,当今的教育者对数字技术的接触和学习,大多数是“后天的”,但是论及“数字素养”,当今学生并非先天具备,教育者也并非与之无缘。在时代背景的查一下,必然要求教育者在后天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才能认识与理解当今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具备数字素养不仅关乎数字素养教育本身,也是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关乎师生关系的和谐、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关乎教师的职业发展。再者,虽然当今学生熟知数字网络环境,但是身处数字环境有利有弊,教育者需要教育学生在鱼
龙混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因此,教育者在数字时代教育学生和提高职业发展水平时,具备的数字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乡村师生数字素养现状
1.整体而言,乡村学生数字素养普遍较弱。其中,表现相对较好的是交流素养,最薄弱的部分是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素养,访谈中个别教师提到了学生遭遇网络诈骗和游戏大额充值的情况。
2.乡村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尚未转化成教师的内在能力,需加强对教师系统性的培养和引导。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乡村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单纯的基本技能为主,缺乏信息素养、交流协作等素养教育内容,以及在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有效引领。同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缺乏专业教师、授课内容不适合乡村学生、课时难以保证等现实问题。
3.乡村教师对数字素养的具体概念认识不充足,专业师资资源也普遍紧缺。调研中仅有9%的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表示对“数字素养”概念非常熟悉,半数教师表示有所了解,但了解程度非常有限,且教师未能掌握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更侧重于硬件设备和在线教学技术等技能。此外,教师资源匮乏一直以来都是乡村学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于数字素养这类新兴教育方向更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近三成学校缺乏专业教师,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仅占2.3%。
三、提升乡村师生数字素养的策略
针对乡村地区数字素养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相关资源和能力有限的现状,应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体系。
1.应重视并针对性地加强乡村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创建对乡村学生友好的数字环境。一方面,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是现阶段乡村学校数字化的关键,资源应当向交通不便、位置偏远、小规模或寄宿制的学校倾斜。另一方面,应丰富乡村学校的数字化建设,设置数字化图书馆及实践机房。
2.应加强乡村师资培育,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调研发现,乡村学校数字素养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的师资力量。尤其在“信息科技”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立科目后,将对乡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反馈,年轻教师在本校的数字素养教育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除了新引进专业师资外,乡村学校也可以选择定向地培养有意愿的年轻教师。
3.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力量的资源,发挥其在乡村数字素养教育中的“杠杆作用”。社会力量不仅包括专业机构,还包括互联网企业、公益组织、家庭、媒体专业人员等。具体举措包括:面向学生,拓展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机制,合作产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数字素养网络课程,并组织开展在线科普讲座,与乡村学校有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F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