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作者资料】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 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 兵曹。
•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 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存于《全唐诗》只
有二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绝¡±,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 三、背景材料
2. 关于《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艺术平平。至张若虚诗起,此题方脍炙人口。
当代学者章培恒、骆玉明这样评价张若虚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编者案:指初唐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
全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作结,时空的跳跃空灵飞动,展现出一派鲜丽华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观。
•诗歌不止是提供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而已,它还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无限遐想,就连传
统诗歌中不乏苦涩意味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在这里也都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这种对世界、对生活所作的单纯明净而又充满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观照,使全诗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自此以后,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诗篇就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唐诗的鲜明特色之一。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钟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又云:将“春江花
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谭云: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三、背景材料 3. 乐府诗的流变
先秦时期,诗即是歌。 汉武帝后,合乐吟唱的诗称为“乐府歌辞”,后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 “乐府”几乎已成为一种诗体的名词,出现了“乐府诗”这个名称。北宋时期,诗人们习惯把《花间集》、《尊前集》这一类的可以吟唱的词称为乐府,又称为“近体乐府”。
【教学目标】
•理解张若虚咏月的表现手法。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
一、文本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写春江月夜,勾勒出一幅 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 一、文本赏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写抒情主人公对人生的思考: 江月有情,岁月无情, 人生易逝,青春易老。 一、文本赏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写离愁别恨 一、文本赏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游子和思妇互相思念的叙写中,寄托了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团聚的感慨。 一、文本赏析
•写月的独特魅力;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在写春江月夜迷人景象的氛围中抒发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愁苦,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二、结构分析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
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
三、艺术特色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
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诗中的伤感与叹息是诗人对生命、青春的珍惜与醒觉,是把握、享受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四、写作特点
•1、景为情设,情景交融,意趣高深 •2、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3、文笔清丽畅美,韵律扬抑回旋,格调
哀而不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