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主任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班主任教育随笔
---------正确的批评才是有效的批评
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一位亲近的角色,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是一位管理角色,对于家长而言,班主任是一位沟通者的角色。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班主任来讲,他的工作不仅是教书,更多的还是育人。
一个班级48人,应该说这个集体不小。面对这个思维活跃,个性不一的大集体,你又会怎样呢?面对学生的种种行为,老师无非就是两种反应:表扬和批评。今天就来浅谈一下批评的艺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难免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何况学生还是在学习的单纯、幼稚的孩子。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同学性格开朗,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不声不响,但批评刚一结束,转过身来,做个鬼脸,伸伸舌头,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但有的同学,被老师批评几句就大伤元气,好长时间心情都是灰色的。学生犯错后,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有的老师批评学生简单粗暴。轻的,一句话给予全盘否定,令其改正;重的,唬脸、瞪眼、讽刺、训斥、罚站。造成学生畏惧,不敢再做错事。如此教育只在“批”,而且“批”之甚劣,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但难于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会由于想不通而结下疙瘩,甚至顶起“牛”来,更谈不上改正错误。只有重“评”,既指出学生错在哪里,又指出其为什么错,鞭辟人里,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个飞跃,学生才能诚恳接受批评,并自觉改正错误。所以,批评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评”上,靠理的力量去说服、启迪学生。批评有很多种形式,我就亲身体验过两种。
方法一:以奖励换批评
就说我的班上的几个小调皮,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好好学习还三天两头不做好家庭作业。批评教育对他们更是家常便饭,可是收效甚微,不一会儿他们又是“毛病”一大堆,弄得我是一个头两个大。为什么我对学生的批评不起作用呢?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四块糖果》帮了我。文中讲到,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他当即制止他,并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在办公室,陶行知在与王友的谈话中用四块糖果奖励王友代替批评。这普通的四块糖果熔铸着陶行知浓浓的爱生之情,融成化孩子心中的温暖。这种幽默、简练而深刻的爱,注定会让孩子回味一生。陶行知那种独特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值得学习与借鉴吗?
应该说,我们当老师的,每天都要面对众多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之中,自然少不了有一些调皮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批评教育是少不了。但受到批评始终不是件愉快的事。对于这类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表扬和鼓励,所以此后我就尽量找他们的好,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加以表扬。渐渐地告状的越来越少,表扬的越来越多。所以,对有过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如果能换一种方式履行之,讲究一下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既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就显得十分必要。
方法二:无声的批评
每次放学时,总发现地上有纸屑,总是忍不住又要批评和教育,可是每天批评教育总是不见成效。今天午放学时也不例外,地上还是很脏。我一改平时的批
评,弯腰去捡垃圾,学生看见了也一个个收拾自己的“地盘”。这以后不再听到有人打小报告告状谁又扔垃圾了,换来的是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座位,有些学生还会自觉打扫教室。
上课铃声响后进教室,学生依旧在喧哗,我也用了这个方法。我没有直接上课,而是静静地等,等学生们都意识到自己的错,一个个安静下来后再开始上课。
这种无声的批评虽然没有喋喋不休的教导,但是仅一个动作就能使孩子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不正是我们要的效果嘛!
除了上面两种形式外,批评还有很多形式: 商讨——热情的批评;提醒——善意的批评;谴责——严厉的批评等。尝试让批评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或许会让孩子们更易于接受。
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优秀的,就意味着教育的手段不只是表扬,也需要批评。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和批评策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比预期的更好,所以,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选好方法进行正确的批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z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