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的哲学思想摘要

2022-12-05 09:0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休谟的哲学思想摘要》,欢迎阅读!
哲学思想,摘要
休谟

休谟是早期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他比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更为彻底,合乎逻辑得到了怀疑主义的结论。罗素称之为“逻辑终局”,康德称之为“形而上学的致命打击”。休谟的怀疑论不仅使经验论也使唯理论的理想破灭了。 休谟面临的问题和洛克、贝克莱是一致的,那就是知识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如何为之确定可靠的基础。他主张对人性进行研究,而方法就是经验论的方法。

一、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休谟从经验论出发,提出知觉是知识的基本要素。知觉又分为印象和观念。印象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对象。印象又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源。而观念就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也就是当印象活动停止后在心中留下的摹本。印象有简单、复合之分,而观念也有简单、复合观念。

由此,他提出“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①印象在先原则,就如上所述;②想象自由原则,也就是心中可以自由地组合形成观念,但无论观念多荒谬,都可以在印象中找到根据(因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印象)。由此,休谟便以“感觉印象”作为衡量知识真假的标准。

二、温和的怀疑论

既然一切观念都来自印象,印象又以感觉为基础,那感觉从何而来?对待这个问题,经验只好沉默了,因为这是超出经验范围之外的。洛克认为感觉来源外部事物,但休谟认为既然心物二元,我们是无法知道心中的观念是对外部事物的摹本;贝克莱认为感觉来源于上帝这一精神实体,上帝一样是超经验的,是无法证明存在的。我们只能感知到时刻变化着的此刻的各种特殊的知觉,根本感受不到那些抽象的、一般的概念。在心灵呈现的只有知觉,“物质世界”“外部世界”甚至是上帝,都只是一些抽象的或虚假的概念,并没有与它们对应的感觉印象。

但是休谟对于上述的这些的怀疑仅仅只是怀疑,他所持的态度是不置可否,而不是武断的宣称如“物质世界”“上帝”的不存在,只是人们超出了人们的经验范围,无法证实它们到底存不存在。所以他并不是彻底的怀疑论者,应该称之为不可知论。他并不认为因为不知道感觉来源就不要感觉了,而是主张退守常识,只要不追问感觉的来源、能合理解释感觉经验够了。

三、因果观

如上所述,心灵可以自由组合观念形成复合观念,而组成复合观念的规则有三条,分别是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前两条关系是只涉及到观念的组合分解,并不涉及外在;而因果关系就涉及到了外在对象。因果关系被视作是普遍的必然的,但休谟对此提出怀疑。 休谟认为知识分为只关系到观念自身的、必然的知识,是真理的,数学;以及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或然的知识,如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历史学等。现实的人们却把物理学等因果知识看作是普遍必然的知识,因此休谟对此怀疑。

因果知识的来源:休谟认为,因果知识来源只能通过经验因为每一个结果都由特定的某事引起的,具有特殊性,因此不可能通过理性发现的。而且,被称之为“原因”的那件事和被称之为“结果”的那件事之间没有逻辑必然性,个别的偶然的经验事件即使重复了上万次,都只是个别偶然的,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从中发现必然性。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得不到证明的。

那我们的因果观念是从何而来的?休谟认为,尽管经验不能证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但是重复的经验可以对我们的心灵造成影响,使我们形成习惯性联想,这就是“必然关系”观念的


来源。其实我们所认为的那些“普遍必然”的原理,只是人们普遍承认而已。根据经验得出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非理性的结果,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休谟从经验论立场上出发,将因果关系视为心理习惯的主观产物,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必然性。但就如同他对“物质”“上帝”的怀疑那样,他并不否认自然界存在某种“齐一律”只是我们不知道这种相继出现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已。

休谟对因果关系下定义:①我们可以观测到对象之间的先行关系、接近关系和恒常关系,不知是否“必然联系”;②当我们发现对象的这些关系后,心灵就不可避免形成了由此及彼的推移,使我们宣称这两个事例是因果关系的。

四、宗教怀疑论

从怀疑论者的立场出发,休谟批驳了以往的上帝存在证明。

批驳托马斯·阿奎那的“始因论”上帝存在证明,休谟认为人根本无法经验到上帝是宇宙的第一因,我们也不可能在“上帝”这个因和宇宙这个果之间形成习惯性联想。

批驳“神迹”证明上帝存在,休谟认为人类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任何充分证据证明“神迹”的存在。

批驳上帝是宇宙设计者的观点,休谟认为,设计作品只是宇宙间极小部分,我们不能从极小的人设计作品推广至全体,然后说宇宙是上帝设计的,而且宇宙是上帝设计的这一结论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和习惯作为依据。

五、影响

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哲学体系,标志着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陷入困境,标志着古典经验论走向终结,也启发了康德的批判哲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x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