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决策学导论结课论文》,欢迎阅读!
哥本哈根博弈
——决策学导论期末作业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的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近代几个世纪内急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温室效应。而这二三十年来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各种异常的恶劣的自然灾害,例如我国这几年天气的异常,欧洲的洪水,北美的强度增大的飓风和全球环境的恶化事件例如厄尔尼诺事件等等就不断地接踵而来,人类也开始了一场遍及全球的“抗暖”减排运动。
哥本哈根会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于12月7日—12月18日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全球首脑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7年之后,哥本哈根会议是加入这一公约的各方所举行的第十五次会议。1997年各国召开会议修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温室气体减排达成一致意见,即《京都协议书》。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也是当年参会各方举行的第五次会议。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是制定一份接替《京都协议书》的协议,为全球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的共识。
这次会议是在全球范围内就气候变暖热点问题召开的一次全球性的、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出席的重要会议,其时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势力的明争暗斗,这次会议的会前、会中和会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变化。这是一场为人类未来规划发展路线的会议。它的意义又不仅仅在此。
会议前的试探性博弈:
虽然如此,但是各方意见从未完全一致过,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两大集团。在本次会议上就体现得十分明显。发达国家集团的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而以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以及七十七国集团为典型代表的就是发展中国家集团。
美国政府代表提出到202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不过这一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但迄今未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削减碳排放量34%的目标。
巴西率先公布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6.1%到38.9%的目标。而中国也令世界惊喜地宣布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一直拒绝设立减排目标的印度,在强大的压力下,也在本月3日宣布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到25%。
然而发达国家却强调不仅仅发达国家讨论减缓目标问题,主要发展中国家也应参与,并做出相关的国家行动方案。发达国家一方面极力弱化自身减排指标,弱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义务,另一方面又试图将减排负担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还试图抹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化。并且就此还采取了许多的威胁手段和方法。甚至还出现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丹麦草案”,77国集团代表退场抗议,许多媒体都使用了“交锋”、“指责”,甚至“混乱”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目前大会的僵持状态与观点碰撞。
对两大集团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策略的对局博弈分析:
这其实就像是一盘棋,中间夹杂着太多的因素,例如政治因素,经济利益,国家战略因素根据以上各方的利益冲突和决解策略,我们可以就此来对他们进行对局的博弈分析。
- 1 -
本次会议召开之前,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上的暗战已经打响,其中主要有三大阵营:第一是欧盟;第二是以美国为首的“多碳”集团,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第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这三大阵营在会上有着自己不同的发展宗旨,制定着不同的方案,拿出不同的减排标准,相差甚远。欧盟在低碳经济方面定的标准最高最严,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欧盟有着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故此在全球气候会议上表现的最为积极、极为激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宣布的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这与发展中国家呼吁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减排40%的目标相差甚远。加拿大与澳大利亚都附和美国,其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已严重超标。发展中国家即七十七国集团在北京发表声明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上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非洲等一些贫困国家进一步的提出了要求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协助完成减排目标。这三大阵营在此会议必有一番激烈的较量,在利益博弈中再见高低。
要分析这次会议之中的各种复杂的博弈,首先,就是要建立对局模型。要建立对局模型就要对对局双方可能的策略选择和对应的收益进行分析以及将其进行数值化。为了简化复杂的问题、建立简约的模型,可以将两方的可能策略分为“威胁恐吓”和“消极忍让”。在以上三个阵营中由于欧盟和美国等国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大的差异,因此可以将它们归入到发达国家的范围。另外,包括中国、77国集团等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归入到发展中国家的范围。在当今世界中主动方和关键方是发达国家这一边,所以可将发达国家作为对局的第一主动方。
但在这种对局模型中会议参加者(对策者)不知道自己的报酬函数,也不知道别的的对策者的报酬函数,每一个对策者只知道自己可以选择的方案以及自己可以接受的谈判底限。也不像二人零和对局那样对策者们的报酬加起来等于零的对局,一方所得,恰是另一方所失。但是如果处理不善,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问题对双方来说都是有所损伤的。它更像是二人混合动机对局,对策者之间的利益不是完全相反、绝对冲突的,一个人的所得并非必定是另一个人的所失,反之亦然,因而对策者的报酬之和因选择组合的不同而变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此项对局当做二人混合动机对局来分析。
此处A用以代表“威胁恐吓”,B代表“消极忍让”。对局的双方分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可以列出对局矩阵案例分析双方的对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如果都采取A策略,则双方收益都为3。如果分别采取A策略和B策略则发达国家收益为4,而发展中国家收益为2。如果都采取B策略双方收益都为1,因为双方都消极的忍让就会造成双方的淡漠和不作为,这样都谁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如果分别采取B策略和A策略则双方收益分别为2和4。
从此对局的矩阵和现实的状况可以看出,此次对局是明显具有胆小鬼对局的特点(欺软怕硬、疯狂的政治用途、强制性、威胁平衡),所以将使用胆小鬼对局来分析对局。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在此次对局中积极采取了A策略,所以我们也得采取A策略,从而不再陷入发达国家的“胆小鬼”的圈套中。
在斗争的策略上,整个对局是胆小鬼对局,然而在解决问题的情况上和应对全球的气候变暖上,其更有纯并协对局的特点。因为环境的问题,特别是全球变暖的问题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应对环境的对局。在此对局中A策略表示“合作”,B表示“不合作”。其的对局策略和收益如以下对局(对局二)所示。
在此对局中,只有双方都采取(A,A)的策略才是最优的策略组合,这样的对局是双方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其双方都得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最大化。如果都选择(B,B)的策略的话,双方都要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次大会所以充满了“斗争”和“分歧”,但是合作是大势所向。在此类的对局中,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对策者们关于可能结果的选择次序完全一致,一个对策者认为最好的结果其他对策者也认为最好,对策者对其他结果的选择次序也是恰好重合的,由此可知对策者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他们的唯一目的是以某种方式协调他们的策略以得到他们都喜欢的结果。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r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