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秀色可餐到云南养生保健鲜花宴》,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秀色可餐到云南养生保健鲜花宴
作者:许圣义 许昌浩
来源:《养生大世界》2009年第03期
“秀色可餐”一词往往是形容娇艳靓丽女子讨人喜爱之至,可是真的要饱餐一顿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然而,如果你到了云南,“秀色可餐”便变得非常实际、非常满足,也非常方便,因为云南鲜花宴,真的秀色可餐!
笔者因为到云南参加文学笔会,饱尝了鲜花盛宴,终于过了一把“秀色可餐”之瘾,相当惬意。
鲜花称斤卖,鲜花烹佳肴,是“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在这里,鲜花不仅仅是欣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几乎每一种可食之花都与菜谱联系着。
据我国植物学家研究,云南野生观赏植物约有2500多种,许多花卉可食用。比如火红火红的木棉花、洁净纯雅的幽兰、芳香四溢的茉莉、漫山遍野的杜鹃、亭亭玉立的木兰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佼佼者。正所谓,“娇艳可人,秀色可餐”。
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虽然是花的世界,每一朵可食之花一旦要随风而逝,那些比花还美的山妹子就会身背背箩,走向山坡,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把行将谢去的一朵朵可食之花采回自己的家中,制成各种各样的花菜。
笔者游历西双版纳,傣家人开的餐馆,十有八九菜谱中都会有花朵的倩影,再取上非常好听的名字,别说亲口吃,就是听一听、望一望,也会让你大饱眼福。“天女下凡”中掺杂着棠梨花一缕轻纱般的芳踪,“人间仙宫”里不乏幽兰含苞待放的花蕊。在西双版纳的橄榄坝,去年4月,我有幸成为傣家的客人,并在别有风情的傣家竹楼的竹屋里美美地用了一餐“鲜花席(宴)”,享受到了傣家人独具风味的食花文化。
传统的傣家菜多以酸辣著称,吃法上讲究凉拌为主,辅以绿色佐料,再加上各种调料,吃起来既麻又辣,麻、辣平分秋色。但傣家人的花菜,讲求的是自然风味,色香俱全,偏重于菜的外观色泽,给人以不是吃饱而是看够的感受。因此,当我坐在丰富的花菜旁,仿佛面对的不是菜而是一个被浓缩了的春天花园,红的似血,白的如玉,黄的呈金,蓝的如钻石,紫的如天宫仙女那深幽迷人的裙边……几乎所有的颜色都在竹篾编制的餐桌上集合了。菜谱中有木棉花炒酱豆米,有小百花酸腌菜汤,有凉拌棠梨花,有辣酱拌生食大百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粥,有鸡蛋炖仙人掌花,还有些上百样的花菜即使餐饮店的厨师们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其实,不光在著名风景区西双版纳,如果在云南的红土地上跑多了,就知道云南生活着的26个民族兄弟,都有关于鲜花的菜谱。那么,为什么云南人有着“秀色可餐”的餐饮风俗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云南人吃花不是因为除了花朵没有其他的菜谱,他们爱花,只是觉得非要将花吃进自己的肚子里去,才能表达他们对花的爱意,就如同心仪男子爱上倩丽女子后,非要娶进家门方觉尽兴一般。澜沧江边生活着的拉祜族是一个爱花如命的民族,鲜花不仅是菜中上品,还是他们生命的象征,吃花的历史很长,几乎贯穿着他们的整个历史。苗族同胞的《踩花山》虽是一个游乐节目,却是对鲜花进行的祝福与祈祷,以求鲜花女神保护他们平安幸福。纳西族认为开白花的植物是对人类有益的补品,他们给自家小孩子起名的时候,都用花作为名字,特别是女娃。电影《刘三姐》中的山歌唱词多以花来作赋比兴的修辞,表达壮乡人对真善美等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壮家人的鲜花宴也是相当盛行的。中外游人对壮乡鲜花宴席无不趋之若鹜,留连忘返。
在云南,人们爱花、“吃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云南这块富饶土地上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熟谙了鲜花的药理与养生保健作用,人们信心非常十足地认为,食用鲜花,不仅可以让人变得像鲜花一样美丽娇艳,而且能够吸收鲜花的营养成分,通过鲜花餐饮起到食疗的成效,达到养颜保健之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r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