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欢迎阅读!
浅谈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苗医药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与巫文化关系密切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苗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祖国医药文化的优秀文化之一。但传承过程又有悖于国家的《执业医师法》和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本文就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出粗浅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苗医药文化遗产的复杂性
苗族祖先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潜科学”的苗医药文化,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到今天。苗族人民使用治病的药材品种多达2000余种,形成了诸多的苗药祖传秘方、单方、验方,能够治疗许多疾病和多种疑难杂症,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 和“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由于苗族医药在人类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在2002年组织的民族医学调查中,全国有162个苗药(贵州占154个)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苗药已被列为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
苗医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祖传性、神奇性。治疗方法灵活多样,“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法普遍存在,但与巫文化紧密结合,治疗疾病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苗医药师不光是懂得用药治病,还懂得用非药物治病,如掐背、抹肚等手疗法,针刺、拔罐等器具疗法,水火疗法等等,还认识到气候、环境、饮食、情绪等均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甚至对由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运动、静默、想象等引发的疾病都有所认识。有的苗医传承人丰富和发展了古人的经验技术,内科、外科均通。他(她)们在治病时总是因地、因病、因人、因势而异。在治疗疾病中,苗醫药师常常施以咒语、喷水、吼骂等手段配合药物治疗;认为疾病是有鬼神作祟,常用到“请来”、 “送去”的方法治疗。在巫医结合中,“好人”和病人的情绪稳定了,病魔被“送”或被“追杀”跑了,再施以药物调治,病人就很快康复了。不难看出,苗医很早就发现并运用了暗示、诱导、转移等方法治病,疗效显著,只是无法用现代科技的语言来表达罢了。
尽管博大精深的苗医药,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但是,苗医药在开发利用方面已日见成效,苗医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我们坚信,明天会有更多的人认识苗医药,利用苗医药,赞叹苗医药,传承苗医药。
二、苗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
苗医药,历来主要用于苗族民间,也有跨地区跨民族使用的。根据张厚良先生对黔东南州的9个县市调查测算,该州农村中懂一个以上的苗药单方或复方的约有10万人之众;能看病、采药和给人治疗疾病的有1万人以上;开有诊所或在城镇定点摆摊卖药、给人看病,且以行医为主,亦医亦农的4000多人。苗医药的特点是:用药简单、采药方便、疗效快捷、效果显著、方法奇特。苗医药具有隐匿性、神秘性,无论是祖传,还是师承,都有保密的规矩。苗医药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内涵丰富,值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执业门槛过高。在对黔东南州的民族医生进行的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在民间行医多年,经验丰富,在当地的群众百姓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民间“高级苗医”都是没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的。这跟国家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没有对民族民间医生的执业和管理做出特别规定不无关系。
(二)管理脱离实际。正是由于国家现行的法律不准无证的苗医行医,有“真本领”的苗医药传承人胆怯怕事,弃医改行,老的不再传授,小的不再继承,断层现象突出,“保护”与“传承”变得苍白无力。
(三)监管严重缺位。根据苗医药的传承方式,我们不难看出,世世代代都行医的苗族民间医药师,他(她)们用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地方享有很高的名望。他(她)们的宝贵的医药文化表现在医德、医术、巫术等多个方面。这些苗医药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但有一部分懂得点医药(不是苗医药)的人,看到苗医药走红,就千方百计装苗医,制造假象,浑水摸鱼,甚至有的自称苗医专家,自己则半句苗语不懂,一根苗药不识。
(四)多头管理突出。目前,对于苗医药,卫生部门和文化部门都从各种职责的角度分头进行管理,造成交叉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三、苗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能路径
(一)设立专业机构,促进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传承
没有文字或有而不用,缺乏医药方面的典籍,没有本民族的医药理论,没有培训考核标准,任你秘方、验方怎么好,对疑难病的疗效如何高,法律是不允许你治病的。因此,成立苗医药研究机构势在必行。组建苗医药专家团队,及时地系统地发掘、整理、整合苗医药基础理论,界定苗医药师的标准,成立“地道”的苗医药学会、苗医药研究机构、苗医医院。
(二)尊重苗医药传统的分类体系域价值理念
苗医药文化与苗族的诸多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就生老病死而言,苗族认为,病有“好病”、“坏病”,而人有“死好”、“死坏”,并有“鬼”或“神”参与。容易治愈的疾病,叫“好病”,反之“坏病”。癲痫病、麻疯病、精神分裂症、癌症等疑难杂症统称为“坏病”。因各种意外导致或其他“坏病”而死亡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将之称为“死坏”;老后生病而死亡的,均称为“死好”。将疾病推给“神”和“鬼”,认为是他们在作祟,或利用“神”来解“鬼”,这个方法,把“神”和“鬼”拟人化,在治疗疾病中,往往用到“请来”和“送去”的手段,请它们来把“事情”办完了,才送他们回其原地。这就是巫医的治病形式。要充分了解苗族的文化底蕴,注意扬其精华,弃其糟粕,科学地总结、归纳,编写富有特色的苗医药基础理论,千万不能套用中医或其他医学的理论架构来整合苗医药理论。
(三)充分发挥民间苗医药的作用
现在的“苗医医院”里,是中、西医师在执业,没有苗医药执业医师,看不见苗医药特色的影子。因为没有时间长期接触苗族地区农村的苗医药,没有真正挖掘到更多的有效的苗医秘方、验方及治法,没有更加深透地洞穿苗医药文化与巫文化的关系,看不到苗医药文化与苗族诸多文化的相互渗透,许多论著有明显套用中医理论方法研究的迹象。闭门造车,相互剽窃是不少人研究苗医药的弊端。他(她)们的“东西”出来不实用,不但无法学习和推广,而且无意中贬低了苗医药具有的实用性和神奇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l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