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管理促应用 借创建推发展 ——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创建报告》,欢迎阅读!

一、盘点资源,明确现状
新北区罗溪中心小学原名时天小学,创建于1923年,历经95载的风雨,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和良好的办学传统。几十年来,学校几经搬迁,最近一次是2010年1月易地新建,于2011年10月搬进现址。现有学生989名,教职员工68名。随着空港产业园区的不断壮大,新建小区陆续投入使用,2017年8月,罗溪小学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新增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罗溪小学二期计划于今年10月全面启用。届时,全新的罗溪小学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达到27000平方米,能容纳56个教学班,教育装备按8轨制配备要求,现已经全面达到省一类标准。
我校借创建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的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体系,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水平,不断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统筹规划,细化落实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范各类装备的管理使用,有效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成立了教育装备管理应用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和指导落实。 组长:殷国伟
副组长:徐建锋 谢红琴
组 员:卢庆平 卢建刚 刘万里 靳玉莉 朱曦铣 杨继芬 徐婷婷 顾琳 郝妍 许丽华 2、拓展空间,优化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显性表达,我校以“单元板块文化”为基点,做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有“拐角处”的“惊喜”,又有大环境的雅致。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敞海纳之杯、行溪水之路、育上善之德,设计了三层不同色系的文化长廊。结合学校特色项目,在教学楼之间的广场设计了彰显办学特色的翰墨园、探索园、运动园和思想园。
学校还打造了专门的书法文化墙、科技文化墙、排球文化墙,内容既相对固定,又可结合学校的发展定期更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年来,先后有区委书记、副区长、局领导、校外友人等十多批次走进校园参观、调研,对我校优美的空间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都一致认可。 3、依托管理,充分应用 (1)健全相关制度
制度是促进装备管理运用的必要条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信息教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制度》《实验室使用制度》《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了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工作有序、高效、安全地运行。 (2)配备专业人员
学校高度重视专用室管理队伍建设,目前学校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1名、科学专职教师2名、艺术类专职教师4名、体育专职教师3名和专职图书管理员2名。学校积极为这些专任教师创造发展条件,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3)细化落实规范
①规范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制定了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管理规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做好记录,直观地反映各班实验操作进展情况。此外,教师能制订好实验室工作计划,做好
危险品领用、仪器验收、借还、使用、维修和报损记录,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学生实验开设网络登记等。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实验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的网络化。 ②增强信息技术运用。学校通过创设多种途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融通”,同时提供多元展示平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活动,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为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学校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学校的特色活动,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和教育、作业帮、班级微信群、英语纳米盒子等网络平台,密切了家长的沟通联系,加强了学生的课外学业指导,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学校还依托校园网,搭建了校内的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了各学科的数字资源库,每年不断充实完善,成为全体教师课堂教学、作业设计、阶段梳理的好帮手。此外,校内人事管理、学籍、档案、资产等各类网络系统已广泛深入运用。
③发挥图书馆功能。图书馆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馆一角一读一漂流”的大图书馆格局。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全开架借阅。各个班级都设立了图书角,定期更新,班主任引导组织本班借阅。学校为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天中午各班都设置了午间微阅读栏目,引导大家树立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充分发挥图书馆专职人员的育人价值,培养孩子们有效阅读的方法,每班设置了每月一节的阅读指导课,为学生的科学阅读领航。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不仅提升了身边闲置图书的流通率和使用率,而且学生在愉悦体验的过程中收获了图书传递的温度。 (4)开展技术培训
一是发挥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引领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到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中。
二是根据教学实际开展各类培训,有学科的专业培训,也有全员教师的通识培训。如课件制作、白板、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操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校园网使用以及网络学习操作培训等培训,增强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学习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5)研究与评比活动
①开展整合研究。为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学校开展了市级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利用两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研讨媒体利用的有效性以及借助多媒体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等。在课题的引领和深入研究中,教师的学科整合能力不断提升。现代教育装备极大的提升了学习效率,丰富了教学手段,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用思辨的眼光看现代教育装备,为此我校开展了投影机对眼睛危害和使用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常州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 ②参加装备管理论文评比。积极组织课任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积极撰写教育技术装备论文。三年来,《数字化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等6篇教育装备管理相关的论文在报刊发表,《现代教育技术中培养网络道德素养的策略》等15篇在省、市、区级获奖。
③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信息技术竞赛。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级科技竞赛中获奖15人次、省级获奖186人次,市级获奖235人次,区级获奖325人次;美术类(科学幻想画、科技绘画)在国家级获奖2人次、省级6人次,市级25人次,区级20人次;信息竞赛类(电脑制作、绘画、电子小报)市级获奖6人次,区级32人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k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