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由七岁孩子画漫画引发的思考》,欢迎阅读!
由七岁孩子画漫画引发的思考
摘要: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完全达不到现在社会要求的各种能力,我们学过的东西,也就有百分之三在社会上用得着,而百分之九十七的能力需要我们毕业后从社会上学。学校教育然始终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不了业,社会和家长对大学教育不是很满意。当然,现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担任村官等政策让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那么,我们怎样从本质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呢?就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职业教育抓起,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引导他们的所学方向,让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音乐有特长,成绩也不一定非要达到优秀,要有所降低,这样就不会耽误“一个人才”。
关键词:成绩 脱轨 创新 观念 转变
孩子是父母的明天,关注孩子,需要社会、父母和教师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努力,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包括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给他们一个创新的机会,认同他们,承认差异,追求人才的多样化,达到社会上的一致认同,取消一考定终身,取消不成熟的人才选拔机制,让人才成为各个企业和单位需求的“人才”,让人真正成才,让他们取得文凭之后有一定的技术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空抱着大量的热情和短期的利益幻想,盲目地追求考试成绩,但是现实是学生自己的,升上了大学,毕业了才知道有些老师说的话是错误的。他们只能找个临时工作,从最底层做起,像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做的活是最低级的,不用学就会的。教育也不是一天两天与社会脱轨了,我们不要再欺骗自己,欺骗孩子们。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再响,也没有起到半点作用,为什么呢?为什么老师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呢?他们老教师们甚至就不用备课了,教的都是二十年前的东西吧,我们研究的都是别人研究过的,并且现在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的问题,有多少学生已经被扭曲?他们本来可以成为一棵梧桐,你为什么按照杨树的培养方法去护理呢?为什么不按照培养主题人或者新闻工作者的方法去教孩子们语文呢?语文啊,考试的东西都是去写什么,为什么不考考口头作文呢?面试呢?不是每一个孩子非得说汉语说得像脱口秀,但至少能即兴演讲?这样的学生可以物理化学一窍不通,语文学好了,就是不念大学一样可以成为这一行业的领跑者。看看历史上的吴晗,他一样数学考零分,进入清华研究历史,不一样是一代大家吗?重新改写出版《朱元璋传》,从1949年11月起,他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对北京的文化教育、学术活动、古籍整理及文物古迹的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毛也是数学不行,每天收到数学老师的侮辱,自己忍受不了就逃学,最终发挥自己的专长,专攻文学,写下了《撒哈拉沙漠》《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些伟大的作品,至今让我们80后记忆犹新,不能忘怀。我们盼望她那样的自由,而她也是真正的自食其力的人。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一个永远在我们心中的天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