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字社会实践中期总结》,欢迎阅读!
汉字社会实践中期总结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从我们出生起便接触着它。上至历史典故,下至唐诗宋词,都离不开一个个方块字,因此学好了汉字也就算掌握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新时期有抱负、有理想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而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承者,首先必须要弄清楚关于汉字和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同学会反驳,他们认为我在危言耸听,无非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胡乱发表看法罢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现如今仍有部分同学对汉语、汉字存在误解与偏见,以至于导致社会交际困难,人际关系恶化等严重后果。诚然,社会上确实存在很多与汉字意思相悖甚远的错别字或俗称,令许多读书人苦恼不已。而其根源正是由于许多人缺乏一种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日益复杂的汉字体系。那么,什么才叫正确的态度呢?
当然,随口胡编几句顺口溜来搪塞过去绝不可取。例如常用来形容儿童顽皮、淘气的字眼——“鬼”,乍一听似乎没毛病,但将其置换成另外一个形声字,情况则截然不同:孩子是孩子,调皮归调皮;孩子总爱玩,家长都心疼…有位网友以“祸”字举例:“祸”有灾害、遭殃之意,在日常用语中我们通常把它释为“遭遇不幸”。这样一来,“福”与“祸”是否能放在一起就很显而易见了。所以对待汉字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求真务实、客观公正,不做道貌岸然之徒。倘若再坚持将两个词对换一下,例如把“道路”改成“途径”,那只怕就闹笑话了吧?再譬如,为避免某些“谐音梗”被滥用,著名主持人汪涵在节
- 1 -
目中特地解释过“杜甫很忙”一词。它的本意并非指繁忙或拥挤,而是用作赞美的修饰性词汇。试问又怎能按照某些人的意愿,擅自篡改其原始含义呢?其次,我们还需要有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汉字的演变。尽管我们不排除有少数意义浅薄、结构松散、笔画繁冗的错字,但毕竟还占少数。更何况现在有关部门早已制订完善了规范标准,同时考虑到中小学教育乃立国之本,使用错别字的现象已大幅减少。综上所述,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加强对其正确认识和研究势在必行。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字背后的内涵,并且站在客观角度进行科学评价,才能防患未然,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各项工作与活动。 中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就曾经感叹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既然古人尚且不敢忘记一字之差造成的歧义,你还担心不好好继承传统文化吗?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f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