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孝顺的本质是爱》,欢迎阅读!
孝顺的本质是爱
这是 这个学期牛牛给我们在课堂上布置的一篇作文,是第二单元评估卷的作文,要我们在2节课写完,我把它记下来,记录现在我的看法,不知道以后的我看到现在的作文会不会觉得很幼稚。下面是材料.
1 .董永,相传是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到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2.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批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3.汉文帝刘恒,汉高帝第三子。母亲卧病3年,他便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自尝过之后猜放心让母亲服用。
4.黄香,东汉江厦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孝的本质是爱 初拿到题目,我感到很茫然,大脑有了短暂的停止,我所感到的是无从着手。我随之陷入了沉思,记忆就如幻灯片一幕幕从我的大脑掠过,我很惭愧地发现,我可以想初枚不胜举的父爱和母爱的的例子,却只能找到屈指可数的孝顺的列子。是我忽视了孝?还是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孝?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文化巨人正是凭着灿烂辉煌的文化传承至今,百善孝为先,这是古训,更是真理。古有曾子“大杖则走”的明智之孝,有董永“买身葬父”的忠义之孝,有郯子“深山求鹿乳”的大爱之孝,有汉文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细心之孝,更有黄香的“凉席暖被”的平凡之孝······,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在哪里?曾经在语文周报上面阅读过一篇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文章,文章是由一位大学博士生所写,名字叫“母亲的档案”,说的 是他在大学的第一节课,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发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是关于母亲的资料,要求新入学的学子们填写母亲的身高..生日.体重.爱好.等最简单的问题,可是这份考卷却让久经考场.久战题海的天之娇子的学子们眉头紧皱.目瞪口呆,很多人都交了白卷。老师说他要在教授知识之前先教他的学生做人,这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上的一节伟大的一课,文章文笔
很平凡,但是透过平凡的文字表达的是伟大的爱和悔恨,尤其是最后那一句"我不是个孝顺的儿子"让我感触很深!
是的,我不是个孝顺的儿子,因为读那一篇文章时,我也不知道母亲的生日.身高.体重.爱好,我感到深深的惭愧,母亲给了我那么多,而我却是个不孝顺的儿子,试问天下为人子女的人,你知道父母的多少?你是个孝顺的子女吗?
我想说的是 ,孝顺的本质的爱,现在的社会,是我们被现代化了头脑还是被物质泯灭了人性?报纸上经常报道+++不孝顺父母啊!+++嫌父母年老抛弃父母之类的话。是 不是 现在的21世纪是物质社会而不是精神社会?是不是现在社会发达了而可以不顾良心的谴责?我真的不真的那些抛弃父母的人是不是会在半夜醒来而睡不着?现在很多的败家子嘴里喊着什么“以后我一定报答你,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之类的空话,做着猪狗不食其余的肮脏事,还打着孝顺的名义,传统美德,正在远离······
孝顺,并不是要我们学习古人卖身葬父,也不是要我们卧冰求鲤,更不是要我们深山求鹿乳,而是要我们做到黄香那样普普通通的爱父母。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父母看来都是莫大的安慰。孝顺,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爱父母,不是要做特别的伟大的事,而只是在父母劳累时帮父母分担一点点,在父母不开心时,少让他们担心一点点,在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听话一点点,这些就是我们能做的,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每当我看见那些浪费粮食的人,那些用钱大手大脚,那些在学校胡作非为,那些成天无所事事的人时,我知道他们不是个孝顺的孩子,孝顺的孩子不会不懂得体谅父母,孝顺的孩子不会不知道心疼父母,孝顺的孩子不会花着父母的钱还那么大手大脚,孝顺的孩子不会受着父母的关怀做着那么丑陋的事还那么心安理得,孝顺的孩子更不会总是长不大,一辈子都要父母为我们操心。我也不是孝顺的孩子,但是我在努力!
有些美德,不是我们应该抛弃的,一个人,失去了孝,那他就 忘了一个人的根本,那他就是行尸走肉。同样的,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内涵,失去了内在的最值得保持的传统美德,那这个民族就是一群没有前途的乌合之众,希望我们不要让中华传统内在的美德失去它的内在意义!
让我们抓住爱(孝顺)的手,请它不要远离······
我知道文章写的 不好,但是我把它写出来,就是希望生活中的 我们要懂得孝顺,也许我们现在不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我希望从现在起,我们争取做个孝顺的孩子。回报父母一点爱,不要太自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