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写景名句中的几何构图之美

2022-12-31 13:0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宋诗词写景名句中的几何构图之美》,欢迎阅读!
之美,写景,唐宋,名句,构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宋诗词写景名句中的几何构图之美

作者:凌全发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23

摘要:20196月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中学段,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唐宋传统诗词名句的美学欣赏,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唐宋诗词 ;写景 ;几何构图 ;

唐宋诗词之美,美在色彩万千、意象丰富,美在音韵和谐、结构精巧,美在意境悠远、情感动人。總之,美不胜收。那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构成其画面美感的要素,除了色彩、音韵、意象和情感,常常也来自于画面的几何构图之美。

几何构图之美,原本是绘画、摄影之类艺术创作的美学要求,具体表现为点、线、面的有机配置、组合,以期达到一种艺术构图上的和谐美感。

在诗歌语言中,,一般表现为一个可以缩略为状的物象,它可以是一株花树、一块野石、一轮圆月,可以是一叶扁舟、一座寺庙、一处村落,甚至是一只飞鸟、一头牧牛或一位农夫。线,可直可曲,可流畅可迂回,形态万千,可野径、可驿道,可星河、可江水,可炊烟、可雁阵等等。相对简单,表现为广阔的视野,大漠、云天、湖海、荒原、大地、田野等,均可抽象。它们的配合使用,可使诗人笔下的自然世界,呈现出画面般的立体可视的几何美感。

在唐宋诗词的写景名句中,能够体现出几何构图之美的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点线结合

唐宋诗词之别离题材的名句中,诗人摹画场景常用点线结合。比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句中吴为线,楚山为点。线寒而点孤,画面凄苦,适配着诗人送别辛渐时的黯然情伤。再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是点,长江是线。线的绵长无限,愈发显出的孤零漂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别离也不见得必然伤感。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句中的千里长江如一线,倏忽轻舟似一。线虽长,而点轻快,这样的构图,表现出诗人坦荡开阔的胸襟和畅快怡然的情志。再如张泌的《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当空春月是,回环小廊是线,两者交互,深情依依。

类似运用点线结合来绘景的名句还有很多。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为点,黄河是线。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自横是点,生草为线。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是线,禅房是点。卢纶的《李端公》: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是线,是点。 二、点面结合

不少唐宋诗词名句,把渺小的个体人,置于阔大的空间世界里,即用点面结合的构图技巧,来表现人的孤寂冷清或者悟道参禅类的超脱尘俗。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采药似点,散落在云深掩映的群山中,仿佛仙人,来去无踪,杳不可寻。又如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深林是面,广阔无边;“明月是点,映照其间。点面和谐配合,画出了月夜山林的宁谧清朗。再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是点,古原呈面,写尽岁月无情和历史沧桑。类似的孤独感还有如元稹写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宫花如点,行宫是面,因点之稀落,其寂寞自呈。 三、线面结合

相比较线的搭配运用,线面结合,因其代表的空间单位更大,故而更适合诗人表现在较为广阔世界里的自然和人事。

王维的《汉江临泛》中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皆为面,江流一条线,画面浩渺无限。和此句意境相似,但气度更为雄阔的有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大荒是面,(群)和大是线,胸襟伴随着视野,变得极高、极远而极广。再有柳宗元,他在《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如线,配上万径之面,加之寒江如线,匹配野之面,愈发显出画面的辽远深邃。

也有例外。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的线面结合,可以表现出别样意趣。如周邦彦的《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水面之上,一一荷举如线,画面清新可爱,摇曳活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点线面的组合

诗笔如画笔,诗人如画家。在极擅摹画自然美景的唐宋诗人笔下,点、线、面的组合使用,往往使得构图内容丰富,雅趣横生。

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当数诗画俱佳的王维。他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是面,孤烟如线,此句线面结合;“长河是线,落日为点,此句点线结合。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塞上的壮美风光。他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点,松间是面;“清泉为线,为点,活画出了秋夜山居的空静明朗。

再如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线海平面,添加明月是一点。类似境界的还有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分别对应着面、线、点。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秋月”“西江”“青天的搭配交流,也就是点、线、面的完美组合。

这种组合在唐宋诗词中,是普遍存在的。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等,均有体现。

艺术,是相通的。美好的诗歌语言中,往往有音乐,也有图画,值得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涵泳,去体悟,去玩味。其中,借助几何构图的特点去理解名篇佳句之美,不失为一种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eS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