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学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结合

2024-01-22 06:38:5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时政教学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结合》,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品德,时政,结合,思想
时政教学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结合

摘要:时事材料是学生理解教材理论的重要纽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体现较强的时代信息,必须与国内外形势、当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时政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学颇有收效的工具,更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就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教学的结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时政教学;功能;意义;原则;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何秋霖,任教于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区平沙三中。

《思想品德》课标要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目光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要求新一代具有远大理想与敏锐的政治目光。要求青少年一代从小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而中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已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为此,作为政治师,深知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政教育的目的正好是使学生了解天下大事,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思想品德课渗透时政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时事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时政教育)是中学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模块,是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它的特点是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真实性和广泛性。作为中学思想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时政教育像新鲜血液一样不断地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带来清新的氧气。课堂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空洞地说教,要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性的主体性认识。

1.时政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政教育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表达不同个性的舞台。它在内容上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形式上不拘一格,可以大胆创新。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提供了空间。

2.时政教育能开发思维,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求异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中学阶段,它往往以设疑联想等形式出现。学生在时政教育中就会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会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的过程,另一方面能展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从而激发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时政教育深化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和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动机、热情,更包括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责任,更包含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则要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以时政教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思想品德课中教学时事教育的原则

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的一门学科,而这种特点的拥有又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事教育,它已成为思想政治课不可缺少的时代性板块。同时,时事教育的内容是社会人文现象的浓缩,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时事教育

1. 坚持科学性原则。在讲授教材内容时,或为论证观点时,需举出适量的时政事实材料。这些材料是对当前客观事物或事实的反映、描述或陈述,材料中的问题是当前现实的反映,因而理论联系材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或实现形式。这些材料的选择,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观点,有完整性和教育功能,坚持正面引导学生。

2. 坚持时效性原则。教学中必须及时紧密联系本年度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以及党


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3. 坚持适度原则。时事材料的选择并非越多越好。多了,有喧宾夺主之嫌,且教学任务不易完成;少了,又不能体现思品课的时事教育任务。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量具有典型性、贴切性、生动性的材料。

4. 坚持双边渗透原则。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的发现去学习,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的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双边活动的目标是使学生知行合一。 三、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教育教学模式与实践体会

思品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主窗口,迫切需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思品课堂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想,用社会中正面的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来引导学生。

1. 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有计划学习时事,讨论时事,初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教师的政治素质与政治敏锐力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记忆的口袋,一味地把时事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教师要明白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素质的培养是要靠学生自己实践才能形成的。

因此,笔者要求全班学生按照学号把当天有价值的新闻剪贴在课室后面的时事专栏上,然后指导学生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将时事与思想政治知识点挂钩,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分析问题。每到周五笔者都会利用午休时间回顾、评述一周国内外大事,并安排一名学生对时间进行评论,最后教师点评。在的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对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有了了解,能够辩证地分析国内外重点、热点时事,从而形成了初步的政治素养。如在讲解初二政治依法保障人民社会生活时,向学生重点讲了法轮功的严重危害性及其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实质以及李洪志妄想推翻政权的险恶用心。学生在了解了事件真相后,普遍增强了法律意识,表示要坚决维护我们的民主与法制。 2.通过社会实践使小课堂大课堂拓展延伸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体验,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善和精神面貌的发展。学生只有关心时事,认识到时事的变化与自己是有关的,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益劳动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讲到八年级政治环境保护法这一章节时,笔者便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利用课余时间自发组织志愿小组到本地区或本居住小区内进行清洁,建议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卫生文明从我做起随见随捡垃圾行动。并要求学生为这些活动献计献策,从而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关心别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的高尚的思想品德。

又如,2008512日中国四川发生8级大地震,举国悲痛。在这一事件发生后,笔者让学生每天查阅事情进展,了解全国人民的行动,了解抗震精神,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求学生思考在这件事上自己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事后通过了解,学生的爱国意识、国家观念普遍得到了增强。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就能清楚地了解大政方针,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奋发向上的精神。 3. 结合楷模事迹专访,开展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但大千世界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旧交替时期存在的阴暗面,就像阵阵风雨,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迫使他们被动地、盲目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色调。现在,人们碰在一起,往往是谈股票,谈生意,谈某人中奖的红运,谈某人赌博的财气。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潜移默化,抵消了思想政治课上的正面教育,一些学生讲:政治老师上课讲的很有道理,但往往是课堂上听的是一套,社会上见的是另一套,遇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想不通,行不通。

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很有必要结合楷模事迹专访及报道,开展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例如,针对中学生的自我中心以及怕苦怕累的心理现状,笔者向学生介绍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事迹: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男,均为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他们都是农民。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


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 223日,在工作16天之后,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让学生从众多正面、积极、高尚的人物和事迹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所在,从而纠正对社会的负面、不正确的认识,看清社会主流。克服消极自私自利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积极投身到奉献社会的实践当中去。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社会里来然后回到并融入社会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我们必须将时事贯穿于政治教学工作中,将时政教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卢荣金.时政教育的尝试[J].思想政治教学1993(13). [2]赵新军.时事政治和思想政治教学[J].成才之路,2008(17).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区平沙三中 519055

The Combination of Current Affairs Teaching and Politics Classroom Teaching HE Qiulin

Abstract: The current event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tie of understanding textbook theory. Politics teaching must combine wit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hot in order to reflect strong time information. Current affairs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in politics teaching, but also an indispensable part. This paper throws some light on the combination of current affairs teaching and poli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urrent affairs teaching; function; meaning; principles; teaching patter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Y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