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欢迎阅读!
![离异,策略,孩子,家庭,教育](/static/wddqxz/img/rand/big_41.jpg)
浅谈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作者:王红艳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7年第10期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我国单亲家庭的子女人数逐渐增多。父母离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单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并因此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离异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学校工作中实际接触的离异家庭孩子个案情况谈一下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家庭教育健全人格个案探索对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孩子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社会无法替代的。当今社会,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我国单亲家庭的子女人数逐渐增多。父母离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单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并因此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离异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学校工作中实际接触的离异家庭孩子个案情况谈一下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父母的离异,勇敢地面对现实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离婚多持否定看法,加上孩子年龄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要依靠父母的支持,所以他们对父母离婚一般都很难正确对待,他们担心父母离婚会失去父亲或母亲。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永远不会失去父母的爱。让他们知道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因离婚而终止,离婚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让他们尊重父母的选择,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和心态去面对这种改变。要让孩子勇于面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学校要经常提醒家长,双方要克制,避免激烈冲突,一切以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重,平时多与孩子接触,更多地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与思想。给孩子安全感,需要家长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对方,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尽管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后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出不能接受,甚至憎恨父母,事实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父母的亲情是挥之不去的,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割舍不断的,也是谁也不可替代的。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家长与子女的交往、交流创造更多的条件,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如可以通过为孩子过集体生日等活动,给家长提供更多接触子女的机会,让孩子感觉到爱还在身边,改善家庭氛围,密切亲子关系;学校还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渲染无私永恒的母爱与父爱,并要求每一位孩子写一封家书,重新点燃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激之情;还可举办亲子联谊会如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离异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开展亲子集体活动,如庆祝三八节、郊游、家庭才艺展示等,促进父母和子女的互相了解,扫除离异阴影,增进家庭亲情。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关爱,消除心中的孤独抑郁,及时抚慰孩子心灵的伤痛,也使孩子从心底里接受和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二、帮助家长提高素质,优化育人环境
原本美满的家庭因父母离异而失去平衡,原本无忧无虑的孩子犹如折断羽翼的天使找不准方向,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微妙复杂。有个离异孩子王某,父母虽说都关心他,但他们和孩子
的沟通几乎空白,父亲已经组成新家,无暇顾及他。他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对儿子期望值过高,使母亲忘记了他的年龄,经济的压力又使她脾气暴躁,牢骚满腹,唠叨不休,对他的教育除了压力就是谩骂,也不乏专制。这使得母子关系非常糟糕,王某的逆反情绪越来越厉害,有了诸多偏激行为和变化。学校积极和父母接触并帮助母亲找出问题所在,使她得知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单亲家庭孩子承受的精神压力,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释放心理压力,多与孩子谈心,少一点抱怨。后来母亲改变了过去的教育方式,思想方面关心得更多了,她不再那样唠叨,很快地母子矛盾解决了,王某也愿意回家了,母亲在儿子身上也得到了更多的精神安慰。
家长是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重视对家长尤其是离异家长的培训和指导,因此,从离异家长人手,重新构建家庭关系和氛围,是使孩子少受伤害、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健全人格的可靠保证。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心理学及儿童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尤其处在家庭变故的岔道口,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利用专家讲座在其家庭变故的不同阶段对家长进行干预引导,推荐家长读物如《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等以提高家长素养。学校也可以邀请专家和教授对家长进行亲子关系讲座,包括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相关培训指导。遵循及早施教的原则,针对离异家庭变故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引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长和子女的良好交流。家庭的破碎不仅给孩子也给家长造成了心灵的创伤。可以组织有意愿的离异家庭家长开展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及心理发展问题,摒弃错误思想和做法,优化家长育子观念。
三、指导家庭给孩子明智的、科学的、适度的爱
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单亲父母常有的错误认知是,觉得自己离婚给孩子带来了不幸,很对不起孩子,于是给孩子加倍的爱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结果出现了溺爱,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有的单亲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表现在离异家长把孩子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的希望和未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势必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一些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得放弃娱乐和休息,用优异成绩来安慰家长。还有的孩子可能在“高压”之下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让家长大失所望。
有名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对他十分溺爱,省吃俭用满足他的所有要求,长此以往,使他养成了蛮不讲理,惹是生非的坏习惯。他经常违反纪律,对老师的教育强词夺理,很多老师看到他就头疼。一次同班同孩子病,他跑前跑后帮忙送医院。第二天班会课上班主任在全班肯定和表扬他爱护同学的行为后,他违反纪律的事少了,也懂事多了。学校抓住这个好机会,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一向只对孩子处处迁就,弥补对他感情上造成的缺损和溺爱的家长,从来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也发现不了孩子的闪光点。对此学校提醒家长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指出溺爱带来的负面作用,让她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当这位母亲看到孩子的变化时,她很高兴,与老师抓住这一闪光点,积极做好转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实效。
因此,学校要坚持走访离异孩子家庭,通过走访深入细致了解其家庭生活,与其父母详细交流,真诚谈心,正确科学的引导家庭教育。过度溺爱和过分严厉都是“失重”的爱,单亲家庭的子女,需要的爱是明智的、科学的、适度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回报和美好的结果。在离异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多给孩子点温馨,多和孩子沟通,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多配合学校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淡化、消除他们头脑中的阴影和烦恼,消除老师与孩子、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隔膜,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对立情绪,使孩子信赖家长、信赖老师,同时也增强自信,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传递正能量,鼓励孩子融入集体和社会
单亲家庭的子女很容易因为自尊心受过伤害而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不少单亲子女因怕被人嘲笑和看不起而隐瞒自己的单亲身份。为此,家长需要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学校要提醒家长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强而自信地去完善自己,完善生活,给自己和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性格开朗,心情愉快,才能对孩子产生有效的教育和积极的影响,用阳光、积极、乐观、坚强、自信、自强的心态来感染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进取、主动意识,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坚强。
离异家庭子女处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有的与父母单过,有的在父母各自的新家生活,有的被甩给了爷爷奶奶。因为家庭结构复杂,长期没有固定人来教育孩子,一般是谁有空就谁管。基本上是没时间也没心思去研究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不会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和固定的教育方法。这样的后果就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是无足轻重的,甚至形成无所依的感觉。因此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普遍比较封闭,常常怀疑别人瞧不起自己,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对立情绪,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学校教育要注意让孩子扩大社交范围,融入集体中,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
家长要配合学校,可以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玩,让孩子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融人集体中,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沟通、协作的技能,提高他们自主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家长也要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要逃避社会,主动与人交往,虚心向别人学习,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相互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通过人际交往,不仅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且有利于他们对父母离异的适应。因为离异家庭子女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缓解由于父母离异带来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五、结语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可是保护天使的臂膀分离了,天使们便失去了翱翔天空的自由和欢乐。父母的离异,家庭的解体,对孩子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离异家庭孩子要更好地发展自我,需要在家庭和学校共同为他们创造条件。只有家校携手才能达到家校共育的真正目的,也只有家校携手才能让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祈愿完整的家庭永久在一起,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要把家庭建设得更加牢固,安定!
(责任编辑:萌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Od.html